更漏子题《晋末多少事·风声鹤唳》
雪急急,风飒飒,
卷过平原刹那。
观草木,似兵家,翻腾起乱沙。
闻鹤唳,箭忽下,直教三军退怕。
将身血,抹衣擦,来年开遍花。
——
第十一卷取名风声鹤唳,是因为最初的时候设想直接复刻一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典故(苻坚:翻我黑历史,小本本记下来),不过出现在哪一个环节里好像都有些牵强,所以最后拆开了,草木皆兵还是发生在了寿春战场上,而风声鹤唳则比较隐晦的分给了慕容垂。
这一卷的整体结构和节奏还是在我预期内,也在可控范围内的,尤其是刚到英国这一段时间杂事比较多容易分心,完成度没有达到预期——一些场面可能没有用足够的文笔支撑起来——但还算中规中矩。
在战事规划上,三个扭转战局的关键:
谢玄奔袭江夏自不用说,谢玄的形象本来就是仿照着霍去病来的。
王猛火烧枋头是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素质三连(博望、新野和赤壁),算是让诸葛和前秦小诸葛有一个梦幻联动吧,当然三国志里这三把火可能是要归功于刘皇叔和周都督,不过估计大家也不会计较这些嘿嘿。
王猛水淹邺城,则是借鉴王贲水淹大梁、关公水淹七军,一个淹的是魏国的地盘,一个淹的是城外大军,这一结合,可不就有了水淹邺城么,机智如我。
因此都是有迹可循的,不是我胡编乱造拍脑袋决定的哈哈。
而最后,慕容垂的死是早就计划好的,算是给师兄王猛圆梦,也没必要留着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刷存在感了。而这也意味着氐、羌、鲜卑等胡人基本退场。
桓温倒是还没有死,否则江左朝廷凭什么和关中再战一场?
按照大纲,本卷是最后一卷《淝水之战》的前奏。在下一卷,就是和桓温、谢安、司马昱的对决,决战之地,就在寿春,就在淝水。
如果说一千五百年前的那场淝水之战,是北方没有一统的胡人慌乱之下为了转移内部矛盾掀起的侵略战争,那么这一次的淝水之战,就是新势力、新思想和新一代人才对于旧势力的宣战,是一场自下而上的变革。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欢迎来到《第十二卷·淝水之战》
23sh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