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7章:决战东京
才从近畿逃回来,织田信长就发布了一篇亲笔所写的《告东瀛百姓书》,并在所有尚未沦陷的所有地区张贴。
在这篇文章中,织田信长如实交代了神道教覆灭,不过却称这是汉人用了阴招的结果,以此来挑拨不明真相的倭人对汉人的痛恨。
除此之外,织田信长还承认了近畿惨败,声称东瀛已经到了生死攸关之时,必须要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才能渡过这次危机。
而在文章的末尾,织田信长则表明了自己誓死不降,必将为东瀛奋战到底的决心,希望全国百姓都可以支持他,哪怕是全体国名玉碎也不能向汉人屈服。
织田信长的这片文章,就煽动性而言,只能说是一般,但发布的时期非常好,正好卡在了神道教覆灭之后。
神道教是大多数倭国人的信仰,而如今却没有任何征兆的被灭教,这对于倭国人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丝毫不亚于信仰崩塌,自然需要发泄心中的渠道。
织田信长则很好的进行了引导,将上层贵族,中层武士,下层民众的仇恨,全部都转移到汉人那边,同时又将自己有意隐瞒的责任撇清。
在织田信长的刻意引导下,倭国上下民怨沸腾,对汉人的仇恨更是达到了极致,纷纷主动投入到抗汉的大业中来,有钱出钱,有粮捐粮,无钱无粮则出人。
近畿一战织田家伤亡惨重,从近畿退回后,原本的二十八万大军,甚至已经不足十四万,哪怕加上浓尾本地的兵力,总兵力也依旧不到二十万。
但在这种全国反汉的浪潮之下,织田信长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重新拉起三十万大军。
之所以没有继续征兵,不是织田信长不想征,而是因为浓尾地区的轻壮,已经都被征招一空了,继续征召下去就只能招老弱了。
可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汉人联军,让老弱上战场跟送死没多少区别,数量再多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浓尾地区是织田家的起家之地,东瀛帝国的都城,清州城也位于此地。
织田家在浓尾的统治最为巩固,所以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征召这么多的军队。
至于数百里外的关东地区,虽只被织田家占领不过几年时间,但因神道教被灭的缘故,也同样在响应织田信长的号召,并且所有轻壮都被征召一空。
截至秦魏宋吴四国出兵为止,关东这个平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区,总兵力也已经达到了二十万,分别由‘织田四家老’中的柴田胜家和佐久间盛政,以及‘织田四天王’中的泷川一益所统领。
加上关东地区的兵力的话,也就是说,织田家还有五十万大军。
在加上,德川(八万)、武田(四万)、岛津(六万)、蛎崎(五万)这四位盟友,东瀛的总兵力依旧有七十三万。
五国所拥有的总人口,不过三四百万,可兵力却有七十二万之多。
在加上之前战死和投降的军队,总数已经达到了四五十万之多。
也就是说,为了抵抗汉人侵略,倭国所动员的军队总数,已经完全超过了一百万,达到将近一百二十的程度。
倭国的总人口不过六百多万,却动用了足足一百二万大军,兵民比例达到了五比一,甚至是更高的程度。
这完全已经超过极限扩军的范畴,就算是中原各国承担不了这种程度,但在没有任何人权,并且阶级固话的倭国,却能做到这一点。
织田信长得知秦军出兵甲斐国的消息后,就果断向甲斐国地区增派援军,但可惜还是晚了一步。
周瑜早就猜到织田信长会往甲斐国增兵,所以在还未出兵之前就将精锐暗暗往北信浓,其中还包括吴起、吕布、赵云、糜厚望、黄忠等众多将领,大军正式出动后就立马发起猛攻。
织田家在南信浓的总兵力不过两万,而且过半都是新兵,抵抗的意志并不强烈,根本挡不住吴起等人的猛攻。
不过两天时间,南信浓八城之地,就被秦军全部攻取,继而攻入甲斐国内。
南信浓沦陷,甲斐国失去北方门户,而秦军又来的太快太猛,织田军根本来不及反应,就损失了大量的领地。
此时,织田信长就是派遣援军也晚了,等抵达甲斐国之时,恐怕全境都已经沦陷了。
甲斐国一旦沦陷,浓尾和关东的联系也将被切断,浓尾地区的倭军也将陷入两面夹击的局势。
意识到这点后,织田信长命令镇守骏河国的真田幸村,和镇守远江国的明智光秀,各自率领五万大军,共计十万大军,不惜一切代价夺回甲斐国。
明智光秀和真田幸村,本来都是织田家的敌人。
在倭寇侵略东部沿海时,明智光秀伙同德川家康入侵了扬州地区,真田幸村入侵了幽州地区,并且还都劫掠了大量的财富回归。
明智家和真田家的领地都在织田家的眼皮底下,回归之后就遭到了织田家的终点打击。
织田家也同样缺钱缺粮,得知两家抢来了一大笔钱粮,从到嘴边的肥肉又岂能不吃?
为了防止上杉武田等家族会坏了自己的好事,织田信长足足动用了三十万大军,并且不宣而战,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灭亡了真田和明智两家。
其他各国都没反应过来,真田和明智两家就已经被灭,真田幸村和明智光秀也都被迫投降了织田家,抢来的钱粮都还没捂热乎就都全部便宜了织田家。
对于真田幸村和明智光秀,织田信长本来是不准备重用的,但汉人的报复来的太快,他手上却少可用的将才是起义。
在加上明智光秀和真田幸村,都是入侵汉人的罪魁祸首之一,绝对不可能被汉人所接纳,于是织田信长也就继续任用了真田幸村和明智光秀。
织田信长自然也知道,仅靠真田幸村和明智光秀的十万大军,是不可能从十五万秦军手中夺回甲斐国的。
所以,他还命关东地区的柴田胜家,率领十五万关东军,由关东地区向甲斐国发起进攻。
真田幸村和明智光秀的十万大军,将从西向东进攻甲斐国。
柴田胜家的十五万关东军,将从东向西进攻甲斐国。
在织田信长如此安排之下,织田家不但能避免两面夹击的局面,甚至还能对秦军形成两面夹击的局面,可谓是两全其美。
周瑜只用了六天时间,占领了甲斐国大半之地,可紧接着就收到关东和近畿两地的倭国,由东西两个方向向甲斐国夹击而来的消息。
甲斐国山地地形,地形狭隘,不利于大规模军团施展。
秦军的攻势一旦拖得太久,让织田家东西两路大军抵达的话,很有可能因地势的缘故,被彻底困死在甲斐国境界,无法动弹。
看破了织田信长的险恶用心后,周瑜下令全军加快攻势,又花了三天时间,占领了甲斐国全境后。
占领甲斐国之后,周瑜立即开始分兵,毕竟就算是两线作战,也好过被困死在甲斐境内。
在经过一番商议后,周瑜决定采用‘东守西攻’的策略。
派将领率领一支偏师,挡住来自关东的十五万大军。
而周瑜则亲率领主力攻入浓尾,配合魏宋吴三国联军,东西夹击织田信长,一路攻向东瀛帝国的都城。
只要能攻破东京城,斩倭皇杀织田信长的话,关东地区则将不战而胜。
周瑜和织田信长都想两面夹击对方,而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哪方的西路军能率先取胜,取胜的一方自然能两路夹击对方。
织田家东西两路大军,总兵力达到了二十五万众,而秦军的总兵力才只有十五万。
周瑜在兵力上处于劣势,为了将伤亡降到最低,决定集中精兵强将,以最快速度击败织田家的西路军。
这么做的话,东路军的兵力肯定不会太多,压力自然而然也就大了。
经过商议,周瑜决定给予东路军三万兵力,在挑选一员擅长防守的将领统军。
三万大军对阵十五万倭军,这个任务不可谓不艰巨。
兵力差距如此之大,按理来说,应该没多少将领愿意接。
可秦军之中却恰恰相反,众将都极为踊跃,纷纷主动请战,哪怕敌人五倍于己,也依旧视为粪土。
对于东路军主将的人选,周瑜可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毕竟一旦东路军没守住的话,那主力军真的会被倭军两面夹击,到时也将陷入全军覆没的危机当中。
在一番思索后,周瑜和郭嘉都决定,让谋略和指挥都极为突出的吴起担任东路军主将,统领五千秦军,两万五千秦协军,以及黄忠、糜厚望、高顺、陈到等将。
在受到周瑜的任命之后,吴起并没有在甲斐国内设立方向,而是率领的三万大军,趁着十五万关东军尚未抵达武藏国,抢先攻占了武藏国的八王子城。
八王子城的倭国守军,完全没想到这种情况下,秦军在二十五万大军的包夹下,竟然还敢主动来犯,所以没有任何的准备,结果被吴起直成功占领。
八王子城是山城,依山而建,易守难攻。
吴起占领了此城的话,哪怕手中只有三万大军,也能轻易挡住抵挡十五万关东军的攻势。
反观关东军,要想重新夺回八王子城,除了强攻之外,就只能从武藏国,绕道相模国,在进入骏河国,由殿御场城攻入甲斐国。
这么长的一大段路绕下来,且关东军不论会不会暴露,就算真的没有暴露,也必须要攻下甲斐国南部的门户,富士吉田城。
富士吉田城同样是一座坚城,并且还是甲斐国的南大门,如此中原的枢纽,以吴起的指挥自然是不可能不设防的。
就算吴起真的不设防,等关东军抵达富士吉田城,也是大半月之后的事了,那时西线的秦军或许都已经取胜了也说不定。
得知吴起占领八王子城后,周瑜心中彻底松了口气,因为接下来的战争主导权,就又回到秦军这边了。
真田幸村和明智光秀,手中的兵力虽多达十万,但却未被周瑜放在眼里。
周瑜手握十二万大军,其中还包括两万五千秦军精锐,麾下不但有吕布、赵云、岳云等汉人猛将,还有上杉谦信等倭国猛将。
无论是兵力,还是将领阵容,周瑜这边都要强的多,试问真田幸存和明智光秀,又该如何抵挡?
在周瑜十二万大军的猛攻下,织田家大军屡战屡败,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丢了骏河国十城之地。
真田幸村和明智光秀迫于无奈之下,只能退守江远国和三河国,而一旦这两国也守不住的话,秦军将攻入尾张国,而东瀛帝国的都城东京就在尾张国境内。
于此同时,魏宋吴三国联军重新联合后,共起二十万大军,由近畿向浓尾发起进攻。
有八岐大蛇和酒吞童子这两个带路党,三国联军在细线的攻势也极为顺利,在付出了一定的伤亡之后,也顺利占领了伊贺国,继而攻入伊势国,正式踏足浓尾平原。
秦军和魏宋吴三军,都攻入了浓尾平原,这也表明了织田信长,两面夹击的计划彻底失败。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该做的,不该做的,织田信长都做了,他已经拼尽了圈了,可局势还是颓败至此。
接下来织田信长唯一能做的,除了等待前线的消息之外,也就只有加强东京的防御了,毕竟东西两线若是守不住的话,那最终的决战必定将东京爆发。
与此同时,前去营救卑弥呼的须佐之男等人,找了一个多月都没能找到卑弥呼的踪迹,却得知了上杉家被迫降秦,秦魏宋吴四国兵进浓尾地区,即将在东京会师的消息。
无论是须佐之男,还是月读,都没想到短短一个月之内,东瀛的局势会颓败到这种地步,心中也都是既震惊又懊悔。
要是当初他们不走的话,上杉家会不会坚持的更久?局势也就不会颓败到这种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