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龙城
在王莽努力的劝说之下,王世充最终同意出兵河东,但前提必须是在元蒙铁骑南下晋军无暇他顾,并且并南三大诸侯一同出兵的情况下,否则单凭上党根本没有任何取胜的机会。
而得到王世充支持的王莽,也开始了事实自己的计划,首先就是劝说铁木真南下,而这也是王莽所有计划的核心,毕竟没有元蒙牵制晋军的话,之后的一切假设都不会成立。
唯有元蒙出兵,让晋军无暇南顾,才能让并南另外三大诸侯看到希望,从而配合上党一起出兵抢占司州,从而快速扩军以图自保。
说实话,王莽是不想借异族之力的,毕竟无论怎么打这都是华夏的内战,而他又是一个极端种族主义者,排斥乃至厌恶除华夏之外的全部异族。
可秦昊给王莽的压力实在太大,双方之间的实力差距也过于悬殊,已经不是靠谋略就可以逆转的了。
若是不借助异族之力的话,王莽甚至看不到也一丝一毫的希望,可就算借助异族的力量来牵制住晋军,这一战也依然是输多胜少。
王莽虽忽悠王世充说胜率有七成,但实际什么情况他自是最清楚不过,就算之前的一切前提都完成了,也只有不到五成的胜算。
战争比拼的无外乎士兵的训练、装备的精良,以及将帅的水平,而可三点己方明显都不如秦昊。
士兵和装备就先不提了,单拿将帅这一方面来说吧。
秦昊那边光是武将榜前十的猛将,就有李存孝、冉闵、姜松、贾复四个。
另外还有赵云、裴元庆、雄阔海等名将随从。
至于名帅,更是有薛仁贵、苏定方、秦琼等人。
另外,王莽还严重怀疑那个‘白启’,其实就是传说中的杀神、人屠‘白起’。
这阵容堪称豪华,完全没有任何的弱点。
在看看自己这边,王莽简直不忍直视,猛将倒还有几个能拿出手,名帅则是一个都没有。
至于王莽自己,他也十分清楚自己的几经几两,对付一般的将领倒还行,但跟白起之类名帅对抗的话,根本没有任何取胜的机会。
“自己这是要用青铜配置,去硬杠秦昊的一身神装啊。”
王莽心中苦涩万分,他当然知道这一战的风险极大,可若是错过这次机会的话,那上党覆灭不过是早晚的问题,王莽也就没有任何入局的机会的了。
真到那时,摆在王莽面前的只剩下最后一条路:放弃自己的野心,择一明主进行辅佐。而这却是王莽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所以,就算是面对这个世界的最强boss秦昊,王莽也依然选择了进行拼死一搏。
胜了,加入争霸天下的行列;
而一旦败了的话……王莽没想过。
“有机会,秦昊并非无懈可击,自己还有机会!”
王莽看到了自己唯一的机会,满于是怀着决绝离开了上党,并在巨毋霸等将的保护之下,前往了草原去游说元蒙皇帝铁木真。
临行前,王莽深深的看了眼洛阳的方向,冷冷的自语道:“秦昊,接下来就是我们两个穿越者之间的交手了。”
元蒙和满清这两个国家,完全照搬大汉进行了深度改革,而这些年的发展也可谓一年一个台阶,国力如同坐火箭般蹭蹭的往上涨,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整个北疆的安危。
元蒙吞并了鲜卑大部,消化后的综合实力更在满清之上,两者之间同样相互制约着,这才维持出了一种畸形的平衡。
王莽踏入龙城之后,简直不敢相信这是草原,这里的一切都在冲击着他的三观。
说好的蓝天、白云,风吹草地见牛羊呢?这草原上该有的这里通通没有。
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望无边的宏伟巨城,川流不息的人群,以及各种各样的新奇事物。
总之,中原有的东西,龙城大部分都有,中原没有的这里也有。
就王莽观察,龙城的繁华程度,已经丝毫不亚于中原的二线城池,也就襄阳、邺城、成都等一线城池稳能压龙城一筹。
至于洛阳、长安这两个超一线国都级城池,自然不是龙城这个新兴城市能比的了的,想要追上的话,不发展了几十年是不可能的。
“短短五年的时间,铁木真就在草原上面,建起了这样一座大城市,不愧是成吉思汗啊,就是厉害。”
王莽由衷的赞叹起踢铁木真来,对方这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段,确实令王莽都佩服万分。
元蒙帝国的强盛,有些超出王莽的意料之外,目前大汉也唯有巅峰时期的董卓,还有秦晋凉军联合起来,能与现在的元蒙所媲美,其他诸侯单打独斗的话,没有一个能是元蒙的对手。
一个元蒙就已经这么强了,而稍差于元蒙的满清,又强盛到什么程度呢?
一念至此,王莽不禁陷入深深的担忧中,并叹息道:“幸好草原同时出现了铁木真和努尔哈赤这两个天骄,否则对整个华夏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王莽其实也知道,元蒙之所以会强盛至此,这其中绝对有不少汉奸们的功劳。
晋军和元蒙乃是死敌,所以像铁、矿石等战略物资,都是严令禁止卖给元蒙的。
晋军就算占领了河套之地,也不可能封锁整个草原,毕竟草原那么大,只要有一处监察不到的话,就会给元蒙提供交易的机会。
元蒙想发展壮大的话,就离不开那些战略物资东西,晋军不卖,那就花高价,从其他诸侯,还有一些世家那里购买,反正汉人中永远都不缺汉奸。
利益动人心,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之下,无论晋军如何封锁边疆,就算明确将禁令写入法律,也依然有大把的人铤而走险,将大把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输送给草原。
并冀幽三州中有不少诸侯这么干过,他们忘了民族之间仇恨,心中只有自家的利益。
而世家之中输送物资最狠的,则是传说中的晋商大八家,其中甚至还有几家就在秦温的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