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读 > 开局我成为大宗师 > 第三百八十一章 胜利

辽州两路大军只用了不到七天时间就拿下了两州全境,而且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用来赶路,可以说势如破竹都不足以形容辽州军,只是辽州军的将士们还是有点失望的,毕竟没有经历太多的战斗就没有立功的机会。

当然,站在叶桓的角度上看,他自然喜欢这样轻易地就拿下两州,不仅可以少死很多将士们,还能剩下一大笔的军资,还能从两州的那些被抄家的世家门阀手里得到一大笔让人难于想象的财富。

那些世家门阀十几代人积累下来的财富,不说那些金银财宝,单单是粮食就让叶桓的脸都笑开了花,抄家得到的粮食可以供给辽州全部人口五年的口粮,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这些世家门阀手里到底有多少的田地了,而且这还是因为粮食最多就只能保存两到三年的时间,再久就不行了,这些世家门阀每年都会时间最久的陈粮卖给老百姓,一来可以从老百姓手里赚取一笔钱,二来就是清理库存用来储存新粮食。

从两州世家门阀得到的粮食,除了一部分会被运回辽州府城仓库储存外,留下来的叶桓拿来收买人心,两州的底层民众大部分都相当于是饥民了,就算叶桓不带走辽州军打过来,两州也很快就爆发大混乱。

有时候叶桓也搞不明白这些世家门阀为什么这么贪婪,底层民众爆发出大混乱的话,他们的生命安全也会受到很大的威胁,手里那么多的粮食也不分给民众一些,不过叶桓一想到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像前世古代世界那样就算是乞丐也能当皇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这个世界不可能发生的,这是因为这个世界是个武侠世界,有着武功这种不可思议的东西。

一切的顶尖武学都在世家门阀的手里,那些江湖武林中最顶级的门派实质上也是由世家门阀在背后支持的,或者说干脆就是世家门阀建立的门派。

底层民众根本就不可能学到高深的武学,底层民众根本就没有反抗世家门阀的力量,就算几千年来有运气爆棚的普通人得到什么高深的武学秘籍,学到了高深的武功,但是一个两个这样的人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

王朝更迭之际可能会出现什么寒门英才,但是舞台上的主角从来就不是他们,那些出身于世家门阀的才俊才是主角,寒门英才最多就是配角,甚至大部分都会成为一个新王朝建立过程中的炮灰,最后活下来的爬上高位的屈指可数,不过这屈指可数的寒门官员都还是世家门阀故意这样做的,就是为了给底层人一个希望,哪怕这个希望缥缈无比。

叶桓知道这样由世家门阀控制一切的世界不是一个正常的世界,就算没有他的出现,未来也会出现一个打破这种常规的人,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世界,这是不可能的。

辽州现在已经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乡镇一级有供孩子们完成启蒙的初级官塾,县级以上的行政单位有中级官塾,完成了初级官塾考核合格的人可以升级到中级官塾,高级官塾只有一家,也就是在府城的辽州书院,在中级官塾中经过考核合格的人就可以进入辽州书院读书了,只要在辽州书院考核合格的人最后可以进入官府的各级衙门实习,实习合格后就可以被辽州吏部分配官职了。当然,一些本来就在其他地方读过书,已经成年的读书人因为各种原因举家迁移到辽州来成为了辽州的老百姓,他们也可以参加书院每个月举行的入学考试,只要考试合格了就不用从下面的官塾一级一级往上升,可以直接进入书院读书,这就是一种捷径。

叶桓打算建国称王后,他会把科举制拿出来,到时候这个大杀器就是给这个世界的世家门阀最有利的一击,科举制是埋葬世家门阀的最有利武器,也是防止再次出现世家门阀的最佳选择,对于葛明志的担忧,其实叶桓一直看在眼里,只是他不能提前把科举制透露出来,时机还不对。

辽州书院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有五千的读书人在书院读书,他们一部分比较优秀的人在两个月前参加了一次毕业考试,考试合格者被分配到府城的各级部门或者是地方官府里面去实习了,这些实习者都一直没有分配官职,本来他们心里着急得不行,但是在知道辽州军队同时分两路进攻丰州和泰州后,他们的心顿时放松了下来,原来他们竟然是这两个地方的预备官员,没有人是蠢货,大家都是聪明人,很快就能想到这一点的。

整个辽州所有人都坚信辽州军能打败两州的军队,只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辽州军竟然会这么轻易地就占领了两州全境,几乎没有经历过什么大战,两州的府城丰城和泰城的抵抗力量也微乎其微,一些早就通过青衣卫或者军情司的细作暗中投靠了辽州的世家门阀打开了城门,把辽州大军迎了进去,丰城和泰城只有一部分反应不较慢来不及逃走的罪大恶极的世家门阀爆发出了抵抗,但是也很快就被辽州大军镇压了下去。

丰王和泰王这两个北汉帝国的藩王很识相,倒不如说他们也无能为力,本身就是世家门阀联盟推出来的傀儡,他们手上除了一个护卫外,根本就没有抵抗的力量。

叶桓也没有为难这两个藩王,只是派人把丰王一家迁移到辽州府城去,通知赵冷也派人护送泰王一家去辽州定居,至于两个藩王几百年的财富,他们很干脆地只留下三分之一,把三分之二上交给了辽州官府,算是买个平安吧。

当然,两个藩王在两州也有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辽州方面也没有全部没收,而是留下几千亩作为他们两家的祖产,叶桓的吃相还是不那么难看的。

接管两个州的事情那是千头万绪,叶桓把办公地方放在了丰城的衙门里,他住的地方自然是整个丰城最好的宅子,那就是丰王的王府。

在王府的一片建筑中一座最好的最高的阁楼就是叶桓休息的地方,他现在正在原来丰王的书房里面看着一本厚厚的折子,这个折子是吏部快马加鞭送过来的一份名单,这是由吏部拟定的经过政务院院长葛明志和其他几部主管商议同意后才送过来的一份调配到丰州和泰州上任的官员名单。

为什么需要几个部门的主管商议呢?本来人事应该是由吏部负责,然后再由政务院院长批阅后同意,最后会由叶桓这个主公拍板后才会实行。

只是这次的人事安排实在是太过于重要了,不仅仅是关系到丰州和泰州的众多重要岗位,这里还有寒门派系和世家派系的博弈,只是他们的意见其实也没有那么重要,对于叶桓来说,两州的重要官职在他心里早就有草稿,这种人事任命自然不可能任由下面的人去操纵,那他这个主公还不是跟傀儡一样。

当然,能做到辽州高层的官员们都不是傻子,他们也知道这种事情他们只有一个建议权,最后的决定权在主公叶桓的手上,他们也不会傻到替叶桓做出决定,那是在找死。

至于两州的驻兵将领们的安排,兵部只是把一份主要适合的将领名单提供上去,最后还是由主公叶桓独断乾坤做出决定,没有哪个人敢在这种关涉到军权的问题上发表看法,这就不是在找死了,而是想要全家一起死的想法。

身为辽州的高层,不管是葛明志这些寒门派系的官员,还是像曹明、宋威和安心这些世家派系的官员,所有人都知道军权在辽州就是一个禁忌,一个不能触动主公叶桓神经的禁忌,谁敢在军权上动脑子,主公叶桓就会动他的脑袋。

有人不信邪把自己统领的部队当做自己的私兵来对待,这种人最后的下场就是一个字——死,没有任何人有例外。

离秋收只剩下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了,而且叶桓还有建国称王这件对整个辽州来说都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做,叶桓只能抓紧时间处理好占领了的两个州的各种事务。

辽州调过来的官员分配情况,两州临近横州、秦州和东州边界的重要城池驻军情况,还有驻守两州的将领们的选择问题,最后是对于两州的所有老百姓来说最为重要的土地分配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说对接下来辽州能不能安稳地统治好两州之地尤为关键。

古代的很多问题关键在于土地问题,民以食为天,有了土地就意味着只要不是遇上超级恐怖的天灾问题,那么老百姓就可以一辈子不挨饿,只有土地才是天下老百姓最为在乎的,没有什么比土地更加让老百姓紧张的了。

两州的土地政策其实完全可以照搬辽州的已经实行了的土地政策,只是一些细节还需要改变一下,毕竟就算是再完美的政策也要结合实际情况。

丰州的人口有一千万左右,泰州的人口多了点,有一千一百万上下,比起辽州的一千五百多万人口来说要少了几百万,而且因为对两州的世家门阀去清理得比较多,这就导致了比起辽州来说,这两州之地的平均每个人可以分到的土地要比辽州多得多。

肯定是不能让丰州和泰州的老百姓分到的土地比起辽州的老百姓要多很多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很现实的,如果被辽州的老百姓知道了刚被辽州占领的两州民众分到的土地比起他们要多很多的话,辽州的老百姓心里肯定会不舒服的,这无关他们现在的生活比起以前要幸福百倍,只要是人就有嫉妒的心理。

最后叶桓还是决定按照辽州的政策来实行,反正到时可以少收两州的赋税,这样一来剩下的大量的土地就掌握在官府的手里,叶桓心里也能松一口气了,毕竟随着军队人数和官吏的人数增多,辽州的官田和军田差不多不够作为奖赏分的了,现在有了两州大量的土地,未来不管是将士们立功还是对好的官员又可以有军田和官田奖励给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