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读 > 从李元芳开始 > 第一千两百二十三章 海的这边,神仙齐聚

“喝——哈——!”大营之中,传来整齐的操练声。这一个个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士兵,换到几年前,他们恐怕自己都不认得自己。

因为那时的浙兵,是出了名的差。卫所兵由于毫无训练,战无号令,战力极低;丽水兵来自山区,身体强壮,敢冲锋向前,却勇而无谋,不听指挥;台州兵见风使舵,欺软怕硬,遇弱则强,遇强则无;绍兴兵过于精明算计,只噶人头,常常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准确的说,大明朝南南北北的士兵,在畸形的制度和上下贪污的风气中,都莫过于这几种情况。

但现在,浙兵变了。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离不开两位将领的操练。

“手要稳,力要足!”

“时时记住,以静制动,别冒冒失失地刺出去,你刺出去了,戳不中贼人,贼人反过来给你一下,就分生死!”

“看好了!”教导者手持长棍,高大魁梧,威风凛凛,正是以战功升任浙江总兵的俞大猷。

他不仅教授将士发力技巧,更着了《剑经》一书,名为

“剑”,实际上讲的是棍、枪及长兵器的用法,将奇正相生的变化诀窍阐述得淋漓尽致,

“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斗”。俞大猷训练的是战斗技巧,另一边操练的,则是行军布阵。

只见一众众士兵扎堆行进,每十一人为一组,队长居中,两侧排开狼筅兵、长枪兵、长矛兵、朴刀兵、鸟铳兵,手持着不同的武器,组成五道相互掩护的战线,攻守兼备。

看着令旗挥舞的,则是一位年轻将领,沉静刚毅,有几分儒雅,又不失勇武之气。

此人正是今年还未满三十岁的戚继光。戚继光的父亲官至都指挥,令他自幼就有了学文习武的条件,十七岁时父亲去世,袭职任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后来更是率山东六郡子弟守备蓟门。

而就在俺答汗突破长城,来到北京城下耀武扬威之前,二十多岁的戚继光,就上书朝廷《备俺答策》,结果毫无疑问,石沉大海,连个浪花都没有翻起来。

不过历史上胡宗宪会看重戚继光,有一说就是因为看到了《备俺答策》,觉得此人文武谋略皆上品,来日不可限量,才加以重用。

俞大猷百忙之间,也关注着戚继光这边的战阵变化,露出赞许。实际上,鸳鸯阵不是戚继光的开创,而是另一位大才唐顺之发明的,车阵是俞大猷所教,卢镗也将不少用兵心得倾囊相授,但将这些所学经验发扬光大,集大成者,正是戚继光。

一阵操练后,士兵休息,两人也凑到一起。论年龄,俞大猷年近半百,戚继光风华正茂,差了一辈,平日里都是执晚辈之礼。

俞大猷为人豪爽,对于这种私下里也毕恭毕敬的态度有些不满:“元敬,若论治军严肃,信赏必罚,我尚不及你,何必如此生疏?”戚继光却是真心尊重:“总爷治军重节制,深谋远虑,功收万全,末将远远不及……”俞大猷无奈,不过也强调道:“教兵之方,确以节制为先,技艺次之,忠孝大节化导之,方能亲上知义,勇战不休……”戚继光仔细聆听,等待这位讲完,再以自身的理解请教。

正当这对龙虎互相促进之际,亲卫策马奔入场中,上前禀告:“胡中丞请俞总爷、戚将军,前去议事!”两人面色一正,立刻动身。

他们都是武职世荫家庭,俞世职百户,戚世职千户,从小得到良好的教育,也熟知官场规则,但俞大猷性情耿直,不屑于迎奉巴结,因此常常被弹劾,免官都不止一回,戚继光则相对圆滑变通。

不过若非官场环境所迫,没有人愿意卑躬屈膝,如今两位大将有了胡宗宪的赏识,奇才得展,对于那位敢莅临前线,更有高明战略的上官,亦是心服口服。

等到了堂内,这里已经聚集了十数人。最早抗倭立下功勋,后来被牵连入狱,又重新起复的名将卢镗;台州知府谭纶,此人本是南京兵部郎中,以知兵闻名,来到浙江后,也是早早招募乡勇,练兵御倭;还有名满东南的才子幕僚徐渭、忠心耿直的门生马宁远,皆是才能出众的亲信。

而昔日的七品巡按,如今身为凌驾于三司之上的浙江巡抚,名副其实的一省之长,胡宗宪一身便服,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子,但那股不怒自威的气度已然养成。

此时俞戚两人赶到后,胡宗宪正式宣布消息:“京师有报,严嵩及其党羽获罪,严世蕃更胆大妄为,脱狱逃遁,如今各地通缉此獠,务必缉拿!”历史上严党倒台,对于胡宗宪来说基本是天塌了,现在则恰恰相反,语气里透出喜意。

在场众人更是大喜过望,前段时间因为江南织造局的重启,严党将张经和李天宠挪走,又视胡宗宪为眼中钉肉中刺。

他们真的担心,朝廷上的勾心斗角,会破坏如今来之不易的抗倭大局,万万没想到,胡宗宪安然无事,反倒是如日中天的严阁老倒了。

胡宗宪高兴之后,没有忘记正事:“严党不再染指浙江,江南织造局一事将是关键,待得海上商路定下,便是彻底平定倭寇之乱的时候,望诸位通力协作,还我东南百姓一片安宁净土!"众人纷纷领命:“是!”倭寇的根源,是大明的海禁政策,沿海商贾大户无法光明正大的贸易,就疯狂走私,然后勾结倭人,形成断断续续祸害至今,近两百年的倭寇之乱。

历史上倭寇消失,一方面是戚家军剿灭的功劳,倭寇也是人,被戚家军以几乎为零的战损屡屡大败,任谁都得崩溃;另一方面则是嘉靖末期,海禁政策名存实亡,放任自流,到了隆庆朝干脆开关,官方承认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闽浙海商可以赚得盆满钵满,当然不会再在背后支持倭寇,反过来跟自己过不去。

前方被屠,后方无援,倭寇之患就此彻底平息。胡宗宪的思路同样如此,前紧后松,恩威并施。

只是区别在于,历史上是实在管不了了,干脆开关,他则准备借助江南织造局,将闽浙海商引入正确的贸易轨道,让沿海百姓不再提心吊胆,过上好日子。

于是乎,武将如卢镗、俞大猷、戚继光,领到了重拳出击,扫荡倭寇的任务;谭纶、徐渭、马宁远,则将注意力放在江南织造局的建设上,必要时也与宫内那些贪得无厌的太监打交道。

简短但关键的会议之后,胡宗宪回到办公之地,依旧精神奕奕。他四十多岁,正是最精明强干的时期,浙江的上下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还要着眼于整个东南的大局。

这份态度让屋外的李彦十分欣慰,敲了敲门后,飘然而入。看着面前这道出尘的身影,胡宗宪先是怔住,然后大喜:“先生!”李彦道:“汝贞。”两人见面次数其实不多,却有种默契之感,稍稍叙旧后,李彦就将京师的事情告知,包括他向嘉靖的举荐,还有徐璠自作聪明,导致其父不仅无望首辅之位,连阁老都再也当不下去的黯然离场。

听到首辅之选,胡宗宪再度怔住。一个没有后台,蹉跎了十几年的官员,能在东南之地大展拳脚,就已经满足,那个位极人臣的荣耀,他真的没有想过。

不过即便在这样的惊诧下,胡宗宪没有失态,也没有诚惶诚恐,只是拱手深深一礼:“苍生社稷事,愿益竭忠赤,然彻平第一千两百二十三章海的这边,神仙齐聚倭寇,绝非一时之功,若为了首辅之位,打乱大局,我……我选择不争!”李彦露出赞许,微笑道:“你没有变,所虑也很正确,正是大明国运衰退,才要一位能力挽狂澜的首辅,倘若为了这个位置,将国力折腾得更加衰微,便是本末倒置了。”胡宗宪松了口气,却又明白,这位恐怕是早就有了打算,请教道:“那依先生之意,倭国当如何处置?”李彦道:“我为天师,自以神道先行,汪直的海贼随后,待得明确敌情后,明军再视情况而定。”海军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力量的考验,现在的大明国库空虚,官员欠饷,天灾人祸,在沿海地区清剿一下倭寇可以,正常情况下实在没有资格远渡重洋,实施灭国之战。

所以李彦的计划,是先以神道考察一番,看看倭国乃至那个高天原众神之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然后再用汪直的海贼部队打前阵,为明军铺路。

胡宗宪明了其意,马上构思出种种配合。双方约定之后,李彦告辞,驾风来到海边,抬起手掌。

地水火风,四方元气聚纳过来,一道光辉直冲天宇。召唤仙神!率先出现的是无生老母,浓郁的信仰愿力化作朵朵白莲,自高空中漫步而下;其后是两条白玉般的龙身蜿蜒虚空,风雨雷电相随,正是小白龙与龙女兄妹;最后八戒肩膀扛着人参宝树的枝干,大耳朵扇着风,磨磨蹭蹭地抵达;无生老母、八部天龙广力菩萨、捧珠龙女、净坛使者……齐聚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