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读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四百二十四章 文左武右,林某站中间

府衙门前,林朝看了看前面熙熙攘攘的人群,对诸葛亮笑道:

“阿亮,等会随某一同入内,多看,多想,若心有疑问,可直接提出,不必遮掩。有些事情,你现在也许不懂,但某要你记住,因为你以后总有能懂的时候。”

这就像小时候,父母长辈耳提面命对你讲许多大道理一样。你不懂,甚至听得厌烦,当然觉得大人啰嗦。

但大道理之所以是大道理,就是因为它的普适性很高。你现在不懂没关系,但你必须要记住,等有一天你真的懂了的时候,便能运用自如。

因此,林朝今天给诸葛亮的定位很简单,那就是当一个好奇宝宝就行。

诸葛亮点了点头,拱手道:“知道了,老师。”

林师的教导有些奇怪,完全不想荀师那般循规蹈矩,倒是有些天马行空的感觉。

年方九岁的诸葛亮,与林朝正式相处的第一天,心中就充满了对林朝的好奇。

其实诸葛亮不明白的是,荀彧那循规蹈矩的教导,更类似一种言传身教的方式,一方面是给诸葛亮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是有压制诸葛亮的意思。

诸葛亮聪不聪明?

当然聪明,从古至今比他聪明的人就没有几个!

可越是如此,荀彧便越要打压。聪明人往往喜欢浅尝辄止,荀彧为防诸葛亮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可谓是煞费苦心。

但林朝不喜欢玩这套,他的教育方式更为简单粗暴,直接将自己的思维,格局,眼界,全部展示到诸葛亮眼前。

诸葛亮现在不懂没关系,可以留着他以后慢慢消化。反正有荀彧兜底,林朝也不怕会起到揠苗助长的效果。

如果说荀彧是在教诸葛亮为人,那林朝就是在培养他的能力。

荀彧希望诸葛亮先修德,而后成才,林朝却认为两不耽误。

荀彧是在培养日后可用的栋梁,而林朝是在培养日后的丞相!

天子垂拱而治时,为相者,便是这天下的总管,自然不能以常理揣度。若事事都能被人看破,那边等于有了弱点,等于给了敌人可乘之机。

这点,才是林朝真正想教诸葛亮的东西。

眼看时间差不多了,林朝开口道:“阿亮,咱们走。”

说罢,林朝迎着清晨的日光,大步走向了府衙。

而此刻府衙门前的徐州百官,虽然都在排队,却也分出了阵营,甚至有了上下尊卑之别。

府衙门前,文臣武将各站一列,文臣在左,武将在右,这是大的分化方向。

而更为细致的划分,则在这两列之下。

文臣行列,本地士族站在一起,外来士人与寒门子弟站在一起。

武将行列,刘备的元从旧部站在一起,后来归降的将领站在一起。

文臣中,以田丰为首,后面荀攸、荀谌、郭嘉、崔琰、贾诩、沮授等人一字排开,再然后才是同为治中从事的糜竺、甄俨等人。

再后面,才是徐州各级官吏。

武将里,毫无疑问的是以关羽为首,后面张飞、赵云、林夕、张辽、徐晃等人一字排开,后面跟着去年归顺的降将。

不过田丰的身位,比之关羽,要往后一些,看上去几乎是何张飞对等。

这说明田丰前面应该还有一个人,才是文臣之首,与关羽这个武将之首刚好对等。

毫无疑问,这是留给林朝的位置。

林朝见到这一幕,却微微摇头,同时叹了口气。

随着刘备势力日渐强盛,内部派系也逐渐被分化,形成了一个个小圈子。

当然,这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但凡一个势力扩张的过程中,总会容纳不同派别,继而形成各自的利益团体,没有可稀奇之处。

原本历史上的官渡之战,袁绍之所有会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内部派系矛盾不断,相互掣肘,最终各自为战。

这些派系的人,才能都不差,但聚在一起,就成了乌合之众。又因袁绍的优柔寡断,使这些人相互嫌厌,皆不能人尽其才,再加上曹操给的外部压力也不够大,最终导致官渡一败涂地。

所以,这些注定会出现的问题,林朝却不能让他成为常态。

不然大家以后坐在一起玩权术就是了,也不用再争夺天下了。

注定会出现的事情,并不能说明它正常。

相反,这很不正常。

所以,林朝见到这一幕后,心中已经在思索解决之法。

可林朝却没有急着上前,而是扭头笑着问诸葛亮道:“阿亮,你看那田元皓前面的位置,猜猜那留给谁的?”

“自然是老师的。”诸葛亮答道。

林朝笑了:“不错,的确是留给某的。那你再猜,某会不会站上去?”

“这……”诸葛亮思索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道,“以老师的功劳地位,理应站在最前面。”

林朝摇了摇头,没有再搭话,而是大步走了上去,准备用实际行动给诸葛亮上一课。

“诸位,都这么早啊!”

就在众人站在府衙门口等待时,林朝那风轻云淡的声音,从身后缓缓传来。

众人闻声,都转过头来,见林朝满脸笑容的站在他们面前,顿时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全都拱手行礼道:“见过长史(监军)!”

林朝抬手双手,在空中按压了一下,继续笑道:“诸位免礼。”

随后,在众人的注视中,林朝缓步而行,诸葛亮亦步亦趋的跟在身后。

直到林朝越过众人,走到最前面的时候,却并没有站到田丰留给他的位置上,

而是站在了……中间的位置上!

文臣在左,武将在右,林某却选择中间!

也不知有意还是无意,林朝甚至站到了门前的台阶上,这已经超越了关羽半个身位。

对此,刘备的元从旧部,却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关羽本人更是毫无表示,只是那些新归顺的文臣武将,以及徐州的各级官吏大惑不解。

早听闻徐州长史林子初深得刘太尉信重,却不想他居然连文臣之首的位置还不满足,居然要凌驾于群臣之上。

当然,面对这些人的疑惑和震惊,林朝只是微微一笑,却没有说任何话。

只是……

林朝腰间那把刘备的贴身佩剑,却被他不经意间露了出来。

宝剑虽未出鞘,但其锋芒已初露端倪。

在清晨的日光下,足以闪耀在场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