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读 > 寒门婆婆不当诰命 > 第一百二十章 赵家上门

科举要花费的银钱是很多,但她现在不怎么担心了。

如今她手里的银钱也不少,宋老大在书铺接的抄书活就够家用的了,没有额外支出是肯定够的,而切她之前写的话本子也卖的不错。

如今也不用宋恒抄了,让书铺里抄书的书生抄,虽然多出了工钱,但省事。

一月下来,靠话本的进项她都能分近五两利润,家里现在有固定进账的,一点都不慌。何况后面只顾着宋恒科考,负担的起。

等宋恒考上举人了,还怕家里没收入吗?穷秀才,富举人呀!

她这几日已经在构写第二篇故事了,她的小故事是和“聊斋”一样的系列故事,都是鬼怪志异,但不恐怖,固定写情情爱爱的,谁让夫人小姐的就爱看这个呢。

原本她想彻底当个文抄公,毕竟自己编实在累的很,直接照搬多省事,画皮啥的她可印象深刻着呢。

但想到张秋,她就放弃了,只能借鉴一二了。

古代这类的故事都大同小异,就算被张秋看到了,也联想不到聊斋的。

因为这故事最后的成版会由宋恒润笔修饰,并不是白话文,反而是文绉绉的。倒也不晦涩,这里识字的人都能看懂。

你要真写白话文拿出去卖,怕是会被人骂的,因为载体差太多了。

正常的书铺拿到白话文都会嫌弃的很,根本不会收,还怎么给你卖?这就好比,在现在发书,你写全篇文言文,谁能看呢?

宋明义这下心里有底了,拿着银钱也不觉得烫手了。

心里想着等他能接活了,就好好挣钱,到时候供大哥和弟弟科举,他现在花家里的钱不白花。

宋恒喝着茶水,眸底露出一丝满意,宋家几个孩子值得花心思教导。

又说了一会话,宋家几人就告辞了,快到中午了,再不走梁家要留饭的。他们来看儿子的,又不是来做客蹭饭的,能不麻烦还是别麻烦人家了。

主要宋恒心里有了定数,没想和梁家多牵扯,自然也不用培养情分。

过了两天,赵家又递了帖子过来,说近几日有空来拜访,问宋家这面的时间合适不合适。宋恒回了帖子,约定了两天后。

要说古代人通讯不方便就是麻烦,约个上门做客的时间都要递帖子来回。

不过也就大户人家和爱讲究的读书人会这样,普通人家还是一样想上门就直接去了,礼数上也就看带什么礼物罢了。

说来,赵家这是第一次上门所以礼数上周全了些,不然一般拜访也不用这么郑重的。

转眼就是赵家人拜访的日子了。

一大早裴玉就让宋老大去买了鱼肉回来,家里还杀了一只鸡,等客人到了就给炖上。

鸡汤在普通人家是待客硬菜,必有的。

“娘,今儿来的客人有什么忌口的吗?咱们要不做清淡点?”吴氏跟着裴玉准备食材,看到婆婆把花椒啥的都检查了一遍,忍不住问了一句。

今儿来的客人可是公爹的朋友,还是同样考了童生的,那可是正经读书人,听丈夫说,哪家的儿子考了第三名,不出差错,秀才没跑的。

裴玉想了想,觉得有点道理,她一心想着弄好吃的,却忘了最基本的问题。

辣味的菜是好吃,但不喜辣的人可不会觉得好吃。这个时候虽然有卖辣椒等调料,但一般人家是不会买的,毕竟贵的很,所以能吃辣的人其实不多。

嗯,还是清淡的好,总不会有人吃不下清淡的菜吧。

“这辣的做一道,就酸辣萝卜丝吧,其它都不放辣了,正常做。”

“唉,儿媳记着了。”吴氏笑着应声,悄悄松了口气,她如今敢开口提话,但也怕着呢。

顾暖静静的跟着没出声,她现阶段要跟着吴氏多学习的。

顾暖年纪小,爹娘又去的早,当媳妇的相关教育是几乎空白的,里面的条条道道也是不懂的,这些都要学。

别看宋家现在只是乡下人家,那也多的是学问,乡下人家有乡下人家的道道。

“行,东西都备好了,午饭你们自己安排着做,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来找我。”裴玉把东西都备齐了也就没再管。

家里的事情吴氏打理的很好,平常都不用她操心的,就是今天第一次待客,她才认真对待着。

“儿媳会好好操持的。”吴氏开心的应声,婆婆对她是真的信任。

如今管家的大权都快全交给她了,买菜的银钱都按十天给,还有富余的。

她如今走出去,村里的小媳妇们个个都羡慕她,进门两年,一胎生子又得婆母看重,日子过得顺风顺水的,她都觉得自己是前世修大福气了。

老三成亲,三弟妹认亲的时候,婆婆见着族亲就夸她,如今她贤惠孝顺、持家有道的名声都传开了。

年后娘家堂妹到了说亲的年纪,这才三月呢,门槛都快被媒婆踩烂了,吴家女娃的身价又高了。

裴玉点点头,牵起顾暖去了三房,这边好了,小姑娘要去上课的。

早上是读书的课程,还没开始呢。

顾暖手心紧了紧,有点不好意思。明明她是儿媳妇呀,怎么婆婆老把她当小孩子对待,好像把她当小孩养似得。

裴玉还真是把顾暖当孩子养的,年纪太小了,很难当儿媳妇呀!

她使唤吴氏如今都顺嘴顺手,对顾暖还不行。

裴玉也知道自己的问题,她也在慢慢改变,只把顾暖当儿媳妇教养,没当闺女教。毕竟之前王氏的例子就在那摆着,她不敢再随意了。

她当初对王氏多有包容关爱,后来呢?那孩子眼光浅,心性不足,轻易就落了下乘。

那个时候她真觉得,良心喂了狗。

她自问,宋家对王念娣仁至义尽也足够好,可即使这样,那姑娘还是没把自己当宋家人,稍微有点威胁就为了自身出卖婆家人,算计丈夫。

所以啊,当时宋恒说王氏不能再当儿媳妇的时候,她只犹豫了一下就同意了。

如今她不敢再那样随意了,她已经形成的三观难改,难免容易心生怜悯动恻隐之心。

但她现在已经学会去克制了,以后她都会尽量用理智的一面去看待,不会再感情用事了。

当然,顾暖是个好孩子,懂感恩的。但也要好好教导,该培养,该教的都不能少。

不然孩子以后长歪了她得哭了,她可不想再出一个王氏。

吴氏见婆婆牵着弟妹走了也没觉得不对,婆婆对三弟妹虽然也很慈爱包容,但其实是讲规矩的,该有的都有,不该有的绝不会有。

不像之前二弟妹……呸,她可没有二弟妹!

二叔还没娶亲,没有发妻呢。吴氏懊恼的拍拍嘴,心里头再次谨记了一番,就怕日后祸从口出。

之前公婆就警告过了的,她以后要把王念娣彻底忘记掉才是。如今家里可不一样了,一点错也不能有。

想到这,吴氏不由想到了宋明义的亲事,等公爹考上秀才,二叔娶亲的事也要安排上了吧?到时候找个门当户对的好姑娘还不简单?

公婆肯定会定个好亲事,不可能再让二叔受委屈的。

这么一想,吴氏就有些小激动,三弟妹太小了,不说婆婆不使唤,她也经常拿不出大嫂的架子,总把顾暖当小姑那样对待。

主要顾暖人勤快,做事情不用人叫的,她又不是鸡蛋里挑骨头的恶毒大嫂,哪里还特意为难人家的道理。

不过,要是选二弟的亲事,肯定是定大姑娘,到时候她就没什么顾忌了,还能多个帮手。

说来,王念娣也是勤快人,做事仔细从不多话,是个很好的帮手,可惜竟是个拎不清的……

暗叹了一声,吴氏也能明白,这就是没人教导的后果,出嫁从夫的道理都不晓得。

当初王念娣若是能跟家里说,坦白了讲清楚,这事他们能不管?能不处理好?

就婆婆和二叔当时对王念娣的态度,哪怕她坦白了之前的算计,家里也不会怪她,反而这事就过去了,可那姑娘看不清,一心就想着遮掩,到底心思是差了。

吴氏想到这,心里一紧,默默的把亲娘教导的东西捋了一遍,深怕自己没把小姑和弟妹教好,往后出了什么纰漏可要命。

三弟妹倒是不需太在意,往后日子长着呢,有什么纰漏的她能看到,能补救。

可小姑不行啊,小姑再过几年该说亲出嫁了,往后到了婆家万一有事处理不好,那可真是糟了。

想到宋明珠的性子,吴氏默默捏了把汗,这差事不好做呀。可婆婆发话了,她要教全,还得教好。

至于推脱?她是想都不敢想,婆婆明显是没耐心的,自个没心思教,不然还能叫她来?

何况就连她这个长媳,婆婆都没怎么管教呢,还没有公爹教导的多。

想到之前操办亲事时和丈夫被公爹带着教导,心里顿时颤了颤。公爹的教导是极好的,但忒吓人了,还是让丈夫一个人享受吧。

嗯,她是儿媳妇,归婆婆管的。

想着事,进了屋里看到小姑正在和儿子玩,吴氏又不由笑了笑。

“小姑,该上课了,娘和三弟妹已经过去了。”

宋明珠啊了一声,在吴氏揶揄的眼神中默默嘟嘴,小姑娘叹着气吧唧了一口宗哥儿的小脸蛋,然后极度不情愿的下炕穿鞋,一步一个脚印的出了门。

宗哥儿正逗的乐,突然视线里没了人影,啊啊的叫了两声。

吴氏赶紧抱起儿子拍了拍,小家伙一到母亲怀里就安分了,小手抓住衣襟咯咯笑了起来。

吴氏这下可乐了,当即吧唧亲了儿子一口,这小娃娃啊,软乎乎的,谁见了都喜欢。

临近中午的时候,赵家人到了。赵家驾着牛车来的,是他们自个家的牛。

赵家大儿子驾的车,正式拜访带长子是基操,所以啊,长子是不能差的,但凡差一点,都带不出去,会丢面子的。

宋恒和宋明孝在大门口接了人进来,宋明理乖乖记着大哥的吩咐,接过赵家的牛车去栓了。

客人进了堂屋,裴玉带着吴氏端茶水来了,坐着客气了几句,将人介绍了一番,裴玉就带着赵衰的妻子去后院了。

这回来的女眷就赵衰的妻子,应该是没有岁数小能带出门的娃,不然一般会带个小娃。男丁就带了大儿子和三儿子。

女眷挪到后院待客的屋子里聊了,在书房旁边,这边的屋子之前空着,如今被整理出来当待客间用了。带客人去主屋,她不大愿意,那是私人空间。

吴氏端着准备好的糕点茶水来,后头跟着两小丫头。

女客来后院了,家里的女眷要过来见个礼,特别是小辈,不露面不喊人都是没礼数的。

“哎呦,这两小姑娘可真俊俏,我一见就稀罕。”赵梅氏笑呵呵的拍着宋明珠的手,目光里确实有几分喜爱。

宋明珠长得娇俏,笑起来甜甜的,谁见了都能亮眼。

“这调皮的是我闺女,年岁最小,家里人纵着宠。这乖巧的是我三儿媳妇,年纪小了点,年头刚进的门。”裴玉笑着介绍。

其实她知道赵梅氏已经看出来了,不然怎么会就抓着宋明珠的手呢?

两孩子年岁相仿是不错,可宋明珠梳的双丫髻,顾暖的发型是妇人样式的盘叠发髻,区别是很明显的。

这里不像前世,结婚没结婚一个发型就能区分出来的。

已婚的女子是全部把发丝梳起的发髻样式,而订婚的姑娘不会全部梳起,只把散下的发丝编成辫子垂下,以此和已婚妇人、未及笄的小姑娘区分。

只有未婚且未订婚的及笄姑娘会在脑后垂放发丝,年岁小未及笄的则以双髻为多,大多是不垂发的,在头上或在额旁梳成两个小鬟或两个小包包居多。

及笄后,少女的发式从不插笄的双丫髻,改为成年人的样子挽髻插笄,这时才会垂下发丝,挽髻垂发直接少了孩子稚气。

古代的身份大多是一目了然的,不说女子的发髻,就是着装也有讲究。

像裴玉这样的奶奶辈,是不能穿鲜艳颜色的,嫩颜色和花俏的样式只有未成婚的姑娘能穿。吴氏这样已婚的哪怕才十几岁照样要衣着得体,穿太花俏了会被人说不正经。

(发型着装都是私设,不要考古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