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读 > 铁血小千户 > 0820 戎羌,出现在青岭防线

当着那么多眼泪早就已经干了的官员,萧文明无情地说道:“你们这群当官的,肚子里在想什么,我心里清楚!你们虽然有怨恨,也想闹一闹,却既不敢去相府,也不敢去皇宫,偏偏跑到国清寺来了。什么意思?不就是想让皇上替你们出头吗?但你们要知道,皇上的心思和我是一样的,也是想要趁此机会好好整治一下你们这群贪官污吏!要不要我请皇上出来把这几句话再说给你们听一遍?”

皇帝现在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别说是萧文明让他再说一遍了,就是再唱一遍都可以……

不过当今皇上,或许对于官员贪污受贿,并不是那么的深恶痛绝,反而是作为控制朝臣的一种手段。

你不是贪赃枉法、犯了国法吗?那我皇帝随时可以处置你,并且处理得有理有据、合法合规,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了对皇权的畏惧。

然而皇帝这样的想法和这样的做法,不过饮鸩止渴而已——貌似维护了皇权,实际上却败坏了整个朝廷和官场的风气,搞到最后天怒人怨,最终被萧文明把皇帝最看重的皇权抢了过来。

已经在事实上拥有了皇权的萧文明又说道:“好了,我话已至此,你们要是还敢在这里聚众闹事,就休怪我不客气了!我知道,你们这里有些人手上还沾着人血,当场就杀了你们,也冤枉不到哪里去?谁要试试我的刀快不快吗?”

萧文明也是生死战场上走出来的人,同样一句话,在他嘴里就显得杀气腾腾,在场的官员们都被萧文明吓住了,并且相信他真是能干出这种事情来的人,互相之间使了个眼色之后,便想拔腿走人。

谁知萧文明还没完:“诸位大人要走?别急嘛!大家来都来了,麻烦留下墨宝,把自己的姓名全都留下。要是哪位不想留名字,一定是今天心情不好,没有动笔的雅兴。那也不要紧,我有的是耐心,可以请这些大人暂住几日。正巧近来京城政通人和、路不拾遗,刑部大牢也没罪犯,里都空出来了,可以大人可以到那边去住住,已经收拾干净了,保证不会作贱几位的。”

留下姓名就是要准备秋后算账,这下这些官员总算知道萧文明的可怕之处了——分明就是不想放过在场的官员!

不过萧文明的做法他们倒也理解,因为这种事情素来就是文官爱干的也想干的:斗倒了你不算,还要把你斗到身败名裂、遗臭万年不可!

就好像先帝朝的新旧党政。

原本只是一些微小的政见不同而已,却搞得朝廷上下腥风血雨,影响一直绵延至今,而那些参与在其中的官员,还自以为做了件匡扶正统的好事了……

现在真正来了萧文明这么个大魔王,也好让他们知道,知道自己曾经的手段是何等的酷烈!

原本是朝廷官员对萧文明发难的哭庙事件,经过萧文明这么狠命地一折腾,反而对官场的旧秩序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打击。

不管这些官员现在的想法是怎样的?背后的想法是怎样的?

但至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政令在文官集团中,再也不会遇到任何的阻碍,可以让萧文明放心大胆地推进自己的计划了。

萧文明想要做的就是彻底解决戎羌问题。

自从穿越到这个大齐朝以后,萧文明心心念念,做了那么许多的准备工作,其实就是为了战胜北方游牧民族——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一直以来就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和武将的最高成就。

萧文明当然也想做到。

如今在科技上,萧文明已经拥有了火炮,有了较为成熟的火枪;政治上虽然没有当皇帝,也成了说一不二的权臣;经济上,更是碾压戎羌的游牧经济。

可以说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成熟了,而此刻戎羌也正陷入内战。

这让萧文明想起了,面对着分裂成东西两部分突厥的唐太宗、面对着分裂成两部分蒙古的明成祖;面对着分裂成一盘散沙状态的匈奴的汉武帝。

此时不用兵,更待何时?

而在这时,戎羌却杀上门来了……

来得十分突然,萧文明的准备工作虽然已经进行得越来越好,却毕竟还没有凑出万全的条件,也不知道能不能在全方位碾压戎羌。

话说回来,戎羌也只有在此时此刻,向萧文明发起进攻还略有胜利的可能。

如果再让时间拖延下去,除非戎羌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统一,否则萧文明的优势只会越来越大。

带来戎羌犯边消息的是戴松。

戴松奉萧文明之命,率军前去平定西北,西北原本是康亲王赵希的地盘,如今康亲王本人都被萧文明抓到了,那边自然是群龙无首。

说“群龙无首”都抬举他们了。

相比骁勇善战、锐气勃发的戴松,康亲王留在那边的军队就是一堆虫子。

戴松一路势如破竹,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便横扫西北,将在广袤的西北大地上为数众多的城池逐一占领,将所有康亲王的军队全部缴械。

并且按照萧家军的那一套,招募当地良家子弟,建立起一支新式军队,严加训练了将近两个月之后,再分守各处重要节点。

大齐朝在最强盛的时候,势力远达西域,打通了一半的丝绸之路,如今国势衰微,在西北边势力所及,出大散关不过五六百里而已。

萧文明早就跟戴松不止一次地提起过:有朝一日总是要西出阳关,在西域各国彰显中原的威风,因此戴松整顿西北的军务,正是为横扫西域提前做一些准备。

受到时间和后勤的限制,戴松训练和准备的军队数量有限,其实并没有把整个防御体系建立起来,但至少是打了一个框架,能够提供一些前线的情报了。

而就是西北前线,传来了戎羌的军事情报。

情报虽然重要,但十分简单情:说是戎羌大军正在西北集结。

仅此而已……

但是听到这条情报的戴松却异常的警觉。

戎羌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平时永远是分散在各处草场的,一旦集中起来,肯定是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就已经足够可以引起重视了,

而他们集结的地方,又并不是传统的青岭防线,而是在西北大散关方向,是一条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以来,都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战役的地方。

在这个方向,中原除了有大散关这一座雄关之外,其他的防御措施还显薄弱,固然可以关闭关门,在对大散关一线查漏补缺,就可以守卫住关中腹地,但这样的策略太过保守、太过被动,完全无法进行反击。

被动挨打,即便是自己的防御力点到了顶级,但仍不是戴松的风格。

因此他先是自作主张,按照西北关外百姓的意愿,将其搬迁到关内避难,然后再召集自己刚刚训练出来的新军,同样进驻大散关,先保证这一座关中西边屏障的万无一失,然后他便亲自赶来京城洛阳,同萧文明商议下一步的反击战略。

戴松是一员武将——虽然绝不是彻头彻尾的武夫——但是政治敏锐性毕竟不如萧文明这样的人。

萧文明所关心的并不是戎羌的集结本身,而是想要弄明白:集结起这么大规模的戎羌军队的人到底是谁?

这第一个问题就把戴松问住了:“不太清楚。西北前线的情报也没说明白,反倒是说戎羌的旗号极其混杂,行动也十分散乱,看不出谁是居中挑头的。”

在戴松看来,挑头的是谁一点都不重要——反正不管何人带队,只要是戎羌,只要敢侵犯中原,一律将它消灭就可以了!

但是在萧文明眼中就十分重要了。

要知道,戎羌正在内战当中,忠于达多可汗的部落,和奉董鸿儒为“上师”的部落,正在进行激烈的交战,只有胜利的一方,才具备指挥和聚集多数戎羌部落的能力。

而照戴松汇报的情况,戎羌草原上的内战大概已经迅速结束了,产生了最后的获胜者,这支军队毫无疑问就是由这位胜利者所率领的。

那么此人的身份对萧文明就十分重要了——毕竟达多和董鸿儒作战的风格完全两样,萧文明应对的方法自然也会产生差别。

戴松是知兵之人,道理一说,他就明白了:“这倒是末将疏忽了。我这周再派人去探查情况。戎羌这回行动颇为嚣张,很难保守秘密,到底率军的是什么人,大抵爵爷很快就知道了。”

消息比预想中来的更早一些。

根据前方的战报:原来在大散关戎羌,不过虚晃一枪而已,又或者只是西北方向戎羌临时集结罢了,他们真正的主攻方向,依旧选择了老路线——青岭防线。

青岭方向的紧急战报,如同雪花一般飘到了萧文明的面前,说是戎羌攻击十分猛烈,进展也很大,短短十日的功夫便已攻破了第一道防线,已然深入青岭山脉了。

萧文明看到战报之后,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