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读 > 重生09:合成系男神 > 第六百八十七章:这样一想....还挺刺激....

周瑞表达了对入局航天领域的初步意向,李长平表示研讨会结束后,会帮周总走动一下这件事。

周瑞没有别的要求,就是麻烦快一点。

走动归走动,别走着走着,一年过去了。

其实即便没有这一番,只要火箭回收采用了“开明智能”的技术方案,周瑞也算是介入到了航天领域。

只不过和这种“自立门户”,成立商业航天公司的方式,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周瑞是希望有一个,完全由自己掌控的公司,随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发展,而不只是供应商,或者协助者。

自己玩自己的,他要是愿意,火箭上印着自己大头照发射都成。

放着“最炫民族风”发射都行。

总之,要自己掌握。

如果这个想法能成能成,那么“火箭回收技术”,将会成为新公司与航天局的合作项目。

当然,大前提是航天局给予足够的支持,向“文件”里所说的那样,下放技术,提供服务。

那都是中国航天从钱老那一代,积攒几十年的经验。

没有这些东西,没有发射场、通讯支持、燃料等基础设施支撑,哪家民营企业脸这么大,从零开始造火箭啊?

砸多少钱也没用啊。

就连周瑞,也没有从零开头的打算,纯粹舍近求远。

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这次组织在“商业航天”上,是深谋远虑的,为的是提升整体水平,而不是局限于姓“国”还是姓“民”。

简单沟通了一下后,二人又回到了研讨室,继续就“火箭回收问题”进行收尾。

周瑞已经默认这事儿能成,但也没有故意藏着掖着,将“火箭回收”变成未来公司的独家技术。

和航天局的合作还多着呢。

“火箭回收”对航天局不是必须的,但航天局未来提供的东西,对周瑞来说却是必须的。

最终,当天下午五点,加了一个钟的研讨会终于结束。

本次会议,基本敲定了“火箭回收技术”的努力方向,甚至细分成了各個任务。

在大部分与会专家看来,未来几年,火箭回收技术将会突飞猛进。

只是他们不知道,会比他们想象的,快得多。

结束后,航天局理应做东,好好招待众人一下,这两天都是食堂随便扒拉了点,最后再没个局,显得不尊重客人。

一行人坐车,朝着某餐厅出发,据说是京北一家很地道的餐厅。

众所周知,京北没有一条马路,全是地道。

包厢内,大家围着圆桌,周瑞坐在了李长平旁边,是主客。

而那个引人注目的“工具箱”,就放在身旁。

对大部分受邀专家来说,今天是最后一天了,桌子上摆了几瓶白酒,显然是要喝点。

周瑞反正无所谓,喝就喝呗。

把你们送去医院灌肠,他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京北有自己的特色美食,不过能上席面的,有历史的,以鲁菜为主,作为八大菜系之首,威名赫赫。

葱烧海参、孔府烤鸭、乌鱼蛋汤、九转大肠.

原汁原味,突出了食材本身的鲜香。

有人敬酒他就喝,没人敬酒就品尝美食。

不得不说,这家餐厅的口味。

那叫一个地道!

酒过三巡,众人闲聊起来,不少专家表示,回头一定找时间,去沪上看看“智能小镇”。

“要不是周总这次来,我还不知道要做多久井底之蛙呢.外面的发展一不小心就脱节啦!”

“是呀,不知道那小镇里面会是什么样子.”

那专家脑海里想象了一下,一个小镇里全是蠕动的黑色机械蟒蛇。

浑身一抖。

这样一想.还有点刺激呢!

周瑞擦了擦嘴说道:“各位要去智能小镇的话,记得提前给我打招呼。”

邱力勋打趣道:“周总会接待么?”

周瑞:“那没工夫,只是需要预约,怕你们白跑一趟。”

餐桌上响起了欢快的笑声。

桌子的远端,一抹活泼的马尾悠荡了一下,洪安然举杯起身道:“周总,敬您一杯,昨晚的约定,您可别忘了。”

李长平老顽童一样,挤眉弄眼道:“哦?我们小洪和周总有什么约定呀?”

周瑞举杯干了,然后才说道:“这位洪女士,邀请我去参观一下探月工程项目组。”

李长平不会真觉得二人一晚上,就擦出火星子,打趣归打趣。

但乐意见到周总,和局里优秀的年轻人交流认识,于是说道:

“小洪是我们局里最优秀的年轻人,周总别小看她是个女同志,长得又漂亮,探月车组,小洪那可是挑大梁的!”

这倒是有些刮目相看了,没想到技术实力比周瑞想象中的高。

洪安然活泼道:“在周总面前,我哪里敢称优秀,周总明天有时间么,我去接您?”

周瑞正准备答应,邱力勋却不答应了:“明天不行.那什么,周总答应先去我那边看一看.后天至少是大后天吧。”

洪安然笑了笑道:“那周总可得在京北多待几天。”

————————

第二天一大早,邱力勋就在宾馆门口等候。

“周总,带您吃个早餐,然后我们就出发。”

周瑞依旧推着黑箱子,至于装日常用品的白箱子,依旧留在酒店里。

这里不会退房,他也懒得搬,在京北的时间里都会住在这里。

毕方的产线,说是在京北,其实是在京北和冀省交界处,大名鼎鼎房山季鸟猴的家乡。

光路程就一个小时多。

高速公路上,邱力勋和周瑞介绍了一下情况。

航空发动机,可以说是飞机最精密的部分之一,生产难度和战斗机本身并无太多差别,只是更聚焦罢了。

也意味着无法流水线生产。

借鉴了蓉飞的经验,他们也采用的是“脉动生产线”,目前他所在的602所,共有三条产线,年产量100台左右,但也已经到极限了。

“毕方”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这就和交公粮一个道理,越交不出越无法满足需求,越满足不了需求越有需求,最后恶性循环。

航空工业集团已经着手在贵省、东三省建立更多生产基地,但前提是这边能有足够的人手抽出来。

周瑞花了一天的时间,巡视了“毕方”的产线,也见到了很多老朋友,当时参与了“造船厂”事件的人,不少都调来了相关工作。

最后的结论是.和蓉飞类似,可以采取“智能设备”部分介入的情况,来提高效率。

不说翻一倍,30%是有机会的。

这是很强的提升了,还能富余出人手进行培训、组织新产线。

考虑到公司那边,王涛带队的“钙钛矿工业集群”工作量已经很大,周瑞干脆花了两天时间,自己做了一套方案。

航空是周瑞的发家地,各单位都太熟悉了,航空工业集团一听,周工要出手给“毕方”产线升级改造,同意的很爽快。

实际开展还需要一点时间,但初步意向已经达成,由开明智能来提供产线改造服务。

一不小心,又挣了几个火箭钱。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