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读 > 1635汉风再起 > 第二十八章 东部大开发(五)

“东家,东家……”一个伙计兴冲冲地跑到“贵全”粮油坊门口,开始大声地呼喊着。

“大呼小叫的,成何体统!”向贵全背着双手,慢条斯理地从工坊里面踱步出来,“何事呀?”

“东家,前几日大兴堡码头不是来了一艘船嘛,下来许多官员和农部的技术专员。。”那个伙计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缓了一口气,然后说道:“我今日去城中官库送花生油,听粮库大使说,大兴地区总管来了,就是乘坐那天来的船,而且还带着家眷呢!你前些日子不是说,有机会要拜访大兴地区的总管大人吗?”

“哦?”向贵全闻言,立时停住了脚步,看着前来报信的活计,“这位总管大人路上花的时间倒是挺长的,这个时候才赶到大兴堡就任。那你有没有问那个粮库大使,总管大人是什么来头?”

“总管大人很年轻,听说是我们齐国大王的远房侄儿,以前是在什么民调处任职。”那个伙计说道。

“民调处?”向贵全吓了一跳。他在建业城待了四五年时间,深知这个成立不过四年,名称也是普通的部门是什么样的机构。那特么的就是我大齐的锦衣卫、东厂之类的特务机关呀!对内侦缉敌对势力的间谍密探,调查政府上下不法之事,甚至还能过问巡警处的事务。必要时,可以调动当地的宪兵队和地方乡兵。

大齐国内另外一个特务组织,黑衣卫,虽然听着名字比较吓人,可它的职责是专事对外,与普通民众的联系并不密切。可民调处不一样,专事对内,从政府官员到普通民众,凡是有颠覆国家,泄露机密,勾连番邦,破坏境内设施和秩序的任何人和事务,全都归他们处理。

“东家?”那个伙计见自己的东家站在那里发呆,小心地喊了一声,“东家,不过我听那个粮库大使说,大兴地区为了吸引商家和工场主来这里建立工坊和开店,准备要给予两年免税的优惠政策。跟前两年威海府和云阳地区的做法,如出一辙!”

“哎,这优惠政策一出,不知道又会引来多少竞争同行呀!”向贵全却叹了一口气,“为了保持我们的先发优势,看来,还得去拜访一下这位民调处转任过来的总管大人。最起码,要保证我们贵全粮油坊未来两三年内的政府优先采购权。我们可是大兴地区,最早的一批投资者,为他们的发展也是出了大力的。”

两年前,汉荷战争还在进行的时候,向贵全的粮油坊在建业府不仅面临政府控制下的汉洲粮油总商社的强大竞争,而且随着人口的逐年增多,越来越多的私人资本也开始陆续进入粮油加工行业,使得他旗下的“贵全”粮油坊变得增长乏力。为此,他在闻知汉洲东部的威海地区,正在打造本土最大的棉纺中心,规划了许多相关工场入住其中,移民人口也是对该地区有一定的倾斜。

随即,向贵全不顾荷兰武装商船可能存在的拦截、袭击的风险,与几个要好的合作伙伴一起来到了威海,并开办了数家粮油加工场。他们的到来,受到了威海地方政府的热烈欢迎,当即给他们这些民间商业资本予以两年的免税优惠政策,同时还对他们的用工需求,也是尽力满足。

接着,南边的云阳地区数个定居点相继设立,他们这些尝到了先发优势红利的商人立刻随之跟进,粮油、皮革、家具、被服、造纸、陶瓷、小五金等一系列满足日常生活用品的工坊陆续建立起来,很好的满足了当地民众的需求。

然而,不幸的是,随着汉荷战争的结束,汉洲本土骤然涌进来数十家来自巴达维亚华商,他们不仅开始涉足汉洲本土至巴达维亚,乃至马来半岛、婆罗洲、苏门答腊岛等之间的海上贸易,而且,还大量地投入金银,在汉洲本土建立各种工坊厂矿。

建业府、威海府、云阳地区,甚至帝汶岛的新乡城(东地位南部沿海小镇苏艾)和威远岛的威远城(巴布亚新几内亚莫尔斯比港),都有这些来自巴达维亚华商的投资,与向贵全他们这些最早扎根汉洲本土的民间资本展开激烈的竞争。

按道理说,汉洲本土近九万人口,加上控制的大半个帝汶岛和威远岛,市场容量足够数十家,乃至上百家各类工坊企业的生产供应。但作为商人,谁不想做垄断的产业。本来凭借先发优势,几乎占据了汉洲东部新拓殖区的近半市场(另一半市场为民政府控制下的商社和工坊占据),可以舒舒服服的赚着汉洲银元,而且还可以随着人口不断地增加,收益也会随之逐年提升。

但如今,那些喜欢将鸡蛋放在更多篮子里的巴达维亚华商,迅速涌入汉洲本土市场,开始与此地的众多商家竞争这块逐步成长的汉洲市场。

为此,向贵全这些最早的汉洲本土资本,开始凭借与政府的前期友好关系,随着大齐拓殖区的扩张,他们也紧随其后,跟着政府拓展的脚步,加紧布局和占领新的消费市场。

向贵全为了在大兴地区建立“贵全”粮油坊的新工场,已经在这里停驻了半年时间,日子过得其实跟那些在此拓殖的移民一般无二。不仅要操心粮油坊的建立和生产,还要不断地与当的拓殖官员拉关系,寻求长期的货物供应合同,要求提供满足工坊生产的所需原料和工人,争取更加优惠的税收财政政策,甚至给予汉洲大钱庄的资金借贷。

“诸位商家来俺大兴地区投资置业,俺们是极为欢迎的,对于你们所说的各项要求,俺们大兴地区也会尽力去满足。”总管府内,齐远山看着屋内十余个大兴堡商家和工场主,诚恳地说道:“从今年开始,诸位投资设立的工场,均免税两年,但往来贸易不在此列。诸位开办的工场所需工人和原料,俺们大兴地区也会全力保障。不过农产品的原料供应,还需诸位能与俺们农事部门签订一份购销文书,以对彼此做出相应约束。”

“诸位也知道,俺们大兴地区初创,什么都缺,除了民政府予以支援外,部分民生所需还要多多依赖你等。为了回报诸位对俺大兴地区的支持,俺也在此给诸位承诺,凡是俺们拓殖区政府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采购对象定然以你们为优先选择,期限最少为两年。”

可能是受到齐天的影响,汉洲本土对于工商并无任何歧视,反而大力扶持和促进。这与大明的以农为本,工商皆末的传统思想截然不同。如今的齐国,政府部门的组成中,就有农事部和工商部,农工商赫然并立,无任何偏颇。

在很多场合,齐天也经常说,一个国家,无农不立,无工不稳,无商不活,即,一个是根本,一个是脊梁,一个是眼睛,缺一不可。

对此,齐远山深以为然。数年前,汉洲就是凭借稳健的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壮大的工业,积极灵活的商业,将南洋地区的海上霸主--荷兰东印度公司打得灰头灰脸,不得不与汉洲讲和。

汉洲东部大开发,除了不断地往新拓之地填充移民,开垦耕地,建立新的城镇村落,还要有相应的工商矿业交通等产业的跟进。如此,方能形成良性循环,并能短期之内具备一定的自我造血功能,减少政府的大量投入。

“诸位,大齐对东部地区的开发将不遗余力,这里将会充满了无限的机遇和商机。你们的投资必然也会得巨大的回报。俺们大兴之地,未来亦会大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