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读 >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 【2137】遇到阻碍

再转个头望向术台。

如今手术恰好到关键期。

几位手术医生费尽力气在患者停跳的心脏里头取出以前装的那块人工二尖瓣,真是粘粘的死死的加血栓。

医生们要小心翼翼取,避免血栓残留。不然到时候心脏一恢复,血栓跟着心脏血流泵一下,妥妥肺栓塞或是脑血栓。

角落里站着的杜蒙恩和张书平两人站到脚脖子发酸,做医学生一样不容易。不干活在这里观摩学习,越看越心焦,比谁都恨不得手术能早点结束。实际上一场手术看下来,所谓的技术画面很少的,医学生见最多的场景不外乎是医生像现在这样被迫慢吞吞地磨洋工。不磨不行,一点点不小心会给患者带来很多术后的问题。

都叶青医生是个保守派,会在极限时间内把手术各细节做到更仔细。

摸了摸自己发酸的后颈,杜蒙恩对于做心外科医生没兴趣了。心外的手术时间太长了,折磨人。相比之下,妇科的常规手术是比较短的,产科更短。

他身边站着的张书平脸部僵硬,显然在使劲儿硬挺着。

“这里不太行。”只听术台上的手术医生咕哝声说。

“哪里不太行?”杜蒙恩问比较在行的张同学。

张书平只是见习生,平时不在叔叔的医院实习,不多见这种手术的,琢磨半天,答:“是不是,瓣膜口不行——”

瓣膜口?张同学应该说的不只指瓣膜开合口,更指瓣膜所在的部位。

手术医生在取坏掉的人工瓣膜同时,需要同时间考虑接下来用什么瓣膜来替换,摸索判断瓣膜部位的四周环境选择合适瓣膜类型是必经之路。

简单来说,人工瓣膜粗略地大致上分为机械瓣和生物瓣两种类型。之前这患者用的是机械瓣但是出了问题,按照惯性思维来考虑,不行的东西肯定要另一种类型,或许可以换上生物瓣来避免发生同样的问题。

然而医学上问题的解决方式永远没有如此简单的思维路径图可以参考。

首先回顾下,为何这个患者第一次手术会选择机械瓣?

第一次做手术的医生应该知道这患者为年轻女性,患者自身有怀孕的需要。机械瓣由于术后需要长期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很容易产生血栓,会影响女性怀孕生子。种种缺点表示,机械瓣对这位有需求年轻女性来说似乎不该是首选。

像这名患者,正是由于怀孕期间的特殊高凝状态让机械瓣发生血栓堵塞了瓣膜口,不得不急需再次手术。

这样说,头次给患者做手术的医生是为患者的考虑不周了?

恰恰相反,术前心外科医生按照常规是会给患者介绍各种瓣膜。等于说,只要是患者身体条件允许,想装哪种瓣膜完全可以由患者自己说了算的。让患者先做选择,是由于患者对于治病花销有自己的经济利益盘算。患者愿意给自己花多少钱治病,这是非医生能为患者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