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读 > 大隋主沉浮 > 第278章:折天柱,杨素怒

在各路偏师取得辉煌的同时,代表平叛主帅的中路军五万名精锐步卒、骑兵也是屡战屡胜、势如破竹。全军将士在并州道行军总管、河北安抚大使杨素率领下,从关中杀入河东。

杨谅当初听众王頍建议,将闪电夺取关中的战略改为西守东征,命纥单贵烧毁黄河大桥,又任命王聃为蒲州刺史,率领几万人与纥单贵合力坚守蒲州。

杨素为了夺回易守难攻的蒲州,亲自率领五千轻骑前去偷袭蒲州。他先将大军隐蔽在渭口,夜间悄悄率军渡河,并在黎明时分对大将军茹茹天宝、纥单贵重兵打守的蒲坂发动猛烈进攻,茹茹天保被杀得大败,率领残兵败将向北方的绛州狼狈逃窜。而身在蒲州城的王聃如同当初的丘和一般,浑然不知蒲坂已经失守,被另外一支小规模的精锐之师杀入城中,不过比起丘和,被杀死在城守府的王聃显然要倒霉得多。

杨素主导的这场闪电突击行动,不仅为朝廷夺回了蒲州这个兵家必争之地,而且还打开北上并州的南大门,为后续大军提供了至关紧要的立足之地。

这关键一役,岐州刺史屈突通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

在杨坚宾天于仁寿宫之时,杨广希望和平解决并州的问题,他在军事政变结束以后,封锁了杨坚宾天、自己登基的消息,同时派屈突通持诏书去晋阳征汉王杨谅入朝,但是当屈突通抵达之前,便已经知晓了一切,于是屈突通无功而返。

屈突通本以为这次杨谅叛乱与自己无关,不料他却被兵部一纸牒文,调入了杨素的平叛大军,并被杨素任命为骑兵营主将,当他见了杨素才知道竟是老上司杨集推荐的结果,这让他又惊又喜,又是感到不可思议。

去年初,杨集受命为凉州大总管、刺史,都督九州诸军事,而他屈突通是九州中的甘州总管,因为不服杨集这个小青年,便给他下了马威,并且在远征伊吾这件大事上百般刁难,终于惹恼了杨集,被愤怒的杨集赶去养马。

之后凉州发生了一连串战争,而他屈突通不但没有参战立功机会,反而好像因为养马出了名,事后被朝廷调入京中,担任专门掌牧马下令的太仆寺少卿。反观阴世师、张须陀、李靖、刘权、张定和、薛世雄、王威、尧君素等人,因为服从杨集的命令,个个立下大功、名扬天下,战后也得到了朝廷的封赏。

面对这种巨大落差,屈突通说不后悔是假的,虽然事后被任命为岐州刺史,可那是临时性质的检校刺史,如果朝廷有合适人选,随时会把他从刺史之位轰下来,他本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杨集奉杨广之令、带凉州兵入关时,自己又一次堵了他。不过这一次,自己出于大局考虑,所以杨集给了他台阶时,便放一万多名凉州军入关了,尤记得杨集对他说了句“你以后,定然会因为今天的决定感到庆幸。”

屈突通只是一笑而过,并没有放在心上。然而杨集仅仅只是过了一个多月时间,便立即向杨素推荐了自己。

杨集当时或许只是对杨素说了句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话;可是对于屈突通来说,这句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话,却是足以改变命运的宝贵契机。所以当他知道是杨集推荐自己的那一刻,眼泪都差点流了下来。

屈突通已经四十七岁了,蹉跎半生的他,十分珍视来之不易的机会,在杨素夺取蒲州时,主动请缨为大军的先锋,亲自率领三百名死士乘坐小船偷渡黄河,以三百名死士对决五千敌军,并在乱军丛中杀死了守将纥单贵,为大军渡过黄河立下了首功。

正是这场战斗,使治军严谨、赏罚分明的杨素对屈突通刮目相看,不再当他是可耻的关系户,直说“卫王够意思,老夫送他一个李靖,卫王还老夫一个屈突通。”

屈突通知道杨素这份赏识,是自己以命搏来的,但是如果没有杨集的推荐,他连搏命的资格都没有。若非杨素卖杨集的面子,力排众议的把机会给了自己,这份功劳必将属于杨集帐下第一悍将吐万绪,而不是属于他屈突通。

所以杨集这份恩情,屈突通深感于心。

杨素率领五万大军从蒲州一路北上,沿途州县本就被代州大捷、冀州大捷弄得人心惶惶,又听说百战百胜的军神杨素亲率大军前来平叛,吓得不战而降,使中路军仅仅只用三天时间,就推到了霍邑县以北。

霍邑县位于晋州北部,乃是晋、介、隰、潞四州交界之地,

如果说忻口是并州(太原)北大门,那么霍邑县则是并州南大门,其战略位置之重可想而知。尤其是霍邑县北部的高壁岭山势陡峭险峻,如同一道天然的屏障阻断了北上道路,而东部的介山、霍山、乌岭延绵千里,将并州南部一隔为二。

杨谅听说蒲州失守,紧急任命大将军赵子开为南部战场的主将,让他统帅十五万大军死守南大门户。赵子开临危受命,他占领了所有北上道路,在高壁岭上屯兵驻守,大军扎下的连营连绵五十里,威势震天。杨谅自己又亲率八万大军为后军,驻军在高壁岭北二十多里外的介州灵石县。

实际上对于杨谅来讲,其实并州(太原郡)更加危险,只因并州北大门忻口已经失守,幽朔代联军即将南征并州;而李子雄又从井陉猛攻并州东大门井陉关,按理说,杨谅应该将更多的军队部署在并州才对,但是他却在占据了南方各处险关要塞的情况下,还部署了二十三万大军。

这也说明杨谅对杨素有着至深至极的恐惧,至于即将杀入并州的杨集和杨义臣、李景、李子雄在他心目中,恐怕是绑在一起,都不如杨素一个人威胁大,否则他也不会做出这种夸张的部署了。

杨集拿下晋州霍邑县以后,只是休整了一晚,便将大军带到高壁岭下,远远的扎下了营寨。

中军大帐之内,杨素正与一帮大将商议军情,当他读完斥候打探到的敌情,不由得哭笑不得,他扬了扬手中的军情,笑着向众将调侃道:“咱们这位汉王真是瞧得起老夫呐!他放着北方那帮年轻人不打,只会欺负我这把老骨头,竟然在介州部署了二十三万大军。难道他不知道老夫很害怕失败、很害怕晚节不保么?”

杨素从军数十载,什么阵仗没见过?他嘴上说着“害怕”的话,可是语气、口吻、神态却是轻松自如、悠闲之极。

众将本来因为杨谅的部署,感到有些紧张,生怕不能如期完成作战任务,可现在一听主帅这番话,紧张的情绪一下子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尽皆哈哈大笑起来。

这也正是杨素想要的效果,他见众将轻松了不少,正要商议接下来的战事,不料担任亲卫统领的四子杨积善大步入内,脸色肃然的向父亲行了一礼:“启禀大总管,周罗睺副总管今天清晨在攻打吕州吉昌城的时候,被流箭射中,已经不治身亡。”

“什么?”杨积善此言一出,满帐哗然,便是杨素听了此言,也是勃然色变、惊而起身。

对于周罗睺的出身和本事,杨素无疑是在坐众人中最为了解的。周罗睺最初效力于南陈,在与北齐交战时跃马突进,莫不披糜;时为南陈大将萧摩诃因此让他做自己的副将,追随他胜仗无数。一次南陈进攻徐州,与北周大战于彭城,主将萧摩诃临阵坠马,周罗睺单枪匹马救主帅于重围之内,如演义中的赵子龙一般在万军从中杀了个七进七出、勇冠三军。

当大隋发起灭陈之战时,周罗睺都督豫章等十郡诸军事,将伐陈三路元帅中的秦王杨俊足足堵了几个月;直到杨广攻破建康,让陈叔宝给他写了劝降信,他才放弃抵抗、投降大隋。入隋后继续东征西讨、无不奏捷。

十八年的辽东之役,杨坚任命周罗睺为水军总管,率领水师进攻高句丽,他从东莱出海,直取平壤城,途中遭遇大风暴,船多飘没,最终使这场战争无功而还。

到了第二年,周罗睺是杨素远征突厥的副将,并在与突厥骑兵对抗,亲率三千重骑兵大破突厥军阵。而这次平叛,他又当起了杨素的副将,行绛、晋、吕三州诸军事,可谓是老搭档的再一次配合。

就是因为担任大军前锋的周罗睺在前方夺了绛、晋二州,杨素的中军才这么快抵达霍邑县,杨素本以为周罗睺轻轻松松就能拿下只有四个县的吕州,不料等到的却是老伙计中箭身亡的噩耗。

杨素虽然心痛老伙计的死,不过他毕竟是见惯生死的军人,很快就从悲痛中走了出来,静下心认真一想,他便知道周罗睺为何要亲自上阵攻城了,原因是他们兵力本来就少,如今又己一分为二,而敌人杨谅却足有二十三万大军,所以周罗睺担心杨素打不过敌军,他为了尽快攻克吕州,及时前来汇合,这才犯了急功近利的错。

杨素想到老友一生征战千百回,最终却死在小小的吕州,不由喟然长叹,他向坐下诸将缓缓的说道:“马革裹尸乃是吾辈军人最荣耀的归宿,周将军死得其所,没有什么好悲痛的。”

他迅速收复心绪,继续说道:“吕州虽小,但是它西靠黄河,北抵隰州、东面是晋州、东西是绛州、南方是蒲州。此刻对于我们平叛大军尤为重要,如果不能将它攻克,我军粮道的安全得不到保障,还有后路被断的危险,所以必须尽快将之拿下来。现在,谁愿意去吕州接管军队、恢复军心,完成周将军未尽之功?”

“大总管,卑职崔仲方愿往!”杨素话音刚落,一名儒将便起身请命,说话的正是原民部侍郎崔仲方。

崔仲方是“禁书令”的提倡者、推动者,可是廷议之时,他和郑善愿、王隆的论点无法立足,根本就辩不过杨集,这本也罢了,然而他们三人遇到了猪队友张瑾,那家伙见他们三人文斗不行,便直接进行了军事威胁,被惹火的杨坚不仅没有通过禁书令,反而罢免了四人的官职。而后,杨集将博陵崔氏一年内的犯事子弟公诸于众,那数目庞大的崔氏犯官,使博陵崔氏苦心经营近千年、世代引以为傲的好名声轰然坍塌,虽不至于被全天下口诛笔伐,但是却也使高高在上的名门高第沦为士林嘲笑的对象,之后在其他高门推波助澜之下,博陵崔氏更是臭名远扬,从山东第一高门堕落到了第五,第一则是被卢氏取而代之。

不过像崔仲方这种身为民部侍郎的高官,本身在朝廷之上,就有强大人脉关系,再加上身后又有崔氏帮衬,想要东山再起,实在太容易了,况且他不仅有才华,而且还是杨坚立国的主力之一、五省六部的创始人之一,所以等到禁书令风波过去不久,又被杨坚启用为卫尉少卿,信任如故。

他这次也是通过关系争取到了出征的机会,希望在这次战争中立足军功,为官复原职、再进一步积攒功勋和人望。此时见到有个比较轻松的事情干,便毫不犹豫的起身请命。

“也罢,希望崔少卿尽快攻克吕州,早日前来汇合。”杨素沉吟半晌,便答应了崔仲方的请求,此人虽是出自博陵崔氏,以治理地方、出谋划策闻名朝野,但是实实在在的战功可也不小。

“卑职定不负大总管厚望。”崔仲方大喜过望,一时间容光焕发。

杨素眉头微微皱了一下,又吩咐道:“务必好生收敛周将军尸骨,令人送柩还京。”

“卑职遵命!”崔仲方知道杨素是个干脆果断的人,见他没有别的吩咐,立即告辞而去。

。。。。。。。。。

“好了,现在说一说眼前这场仗吧!”杨素挥手让儿子杨积善退下,起身走到地图之前。

在对着地图这一刹那,杨素又恢复了名帅特有的冷静、冷峻,将己逝的老友抛诸脑后,他一边注视着图上的高壁岭,一边背对着众将说道:“高壁岭敌营连绵五十里,也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战。大家如果有什么好想法,但说无妨。”

杨素治军严谨、执法严苛、赏罚分明,给将士们造成了一种刚愎自用的错觉,实际上,杨素在用兵方面既大胆又谨慎,只要手下将领意见合理,他都会一一采纳,然而在用兵如神、百战百胜的杨素面前,又有谁好意思、谁敢提不同意见?

久而久之,杨素刚愎自用、自命不凡之名,也因此响彻全军,继而使他更加难以听到不同意见、不同声音了。

久而久之,能够与他对话的人,也只有寥寥几个了,而周罗睺这个昔日死敌之所以被他引为知己,便是因为他们处于同一个高度,看待问题之时,大有不谋而合、深得我心之感。

然而大隋天下,又有几个周罗睺?

“卑职有一个想法。”就在杨素以为又是一片沉默的时候,屈突通却站出来说话了。

他当初奉命召杨谅回京之时,杨谅始终顾左右而言他,他为了说服杨谅,足足在晋阳等了近半个月的时间,最后在无功而返的归途中,见到各州县军队调动频繁,便隐隐约约的感觉杨谅要造反。所以当他路过高壁岭这道天险时,下意识的从军事角度去考虑攻防问题。如果岭上只有万人,那么以强攻的手段攻克高壁岭也无妨,然而岭上敌军足有十五万人、后方还有八万援军,这就不是单纯的夺取山岭了,而是堂堂正正的两军对决,如果朝廷军强攻居高临下的高壁岭,他们这五万条人命根本不够填。

“讲!”杨素霍然回首,目光锋利的注视着屈突通。

屈突通躬身一礼,说道:“卑职以为奇正相济,以奇袭为主、强攻为辅。”

“具体怎么做?”杨素其实也是这么考虑的,但是他此时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执同种战术的人,便想听听这个战术的不同战法,从而为这个战术的完整提供多种养分,之所以没有说出自己的主张,是担心自己这个“军神”自带的“气场”,吓退肯说话、敢说话的屈突通。

“汉王和叛军主将对我军知之甚详,且前后两支大军相距不足三十里,这段前后皆有重兵的距离,素来是斥候巡逻的盲区,这便我军可以利用的地方。”屈突通见杨素默默点头,继续说道:“针对敌军这个特点,卑职所想到的办法,就是用主力之军在正面伪装强敌、吸引敌军主力的注意力,另派一队奇兵潜入霍山,抄小道绕过敌军连营,从背后来他一个火烧连营。”

“英雄所见略同!不过这还不够。”杨素微微眯起了眼睛,仿佛凝成实质的冰冷杀机弥漫大帐。

老友的死,已经彻底激怒了这头猛虎。

虽然他刚才平平淡淡的说周罗睺死得其所,但实际上,杨素心中非但没有这么认为,反而觉得周罗睺死得毫无价值,因为周罗睺不是死在开皇十九年那场声势浩大的国战中、也不是死在即将爆发的大战之中,而是死在了籍籍无名的小辈之手。

既然老友今晨死得默默无闻、毫无尊严,那他杨素今天晚上,就要以数万、数十万叛军生命为他的老友陪葬。

“请大总管明示。”屈突通和众将有些骇然的看着杨素,杨素明明干干瘦瘦的,但此时此刻,却又给人一种很高大、很魁梧的感觉。

杨素向屈突通说道:“我已经找到了两名山民,他们知道霍山中有条羊肠小道直通高壁岭后,本来我打算亲率一万军为奇兵潜入霍山,直叛军老巢。但是你既然也有此心,那么奇袭高壁岭连营的重任,我现在就交给你了。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总之,今晚一定给我烧了连营,否则,军法从事。”

“卑职绝不辜负大总管厚望!”屈突通接过接过杨素手中的令箭,退到一边聆听。

杨素看了众将一眼,沉声道:“史万岁、吐万绪,天黑以后,尔等与我率领主力绕过高壁岭,从雀鼠谷直取灵石县汉王军。”

众将闻言骇然!哪怕是史万岁也吓了一大跳,他一双虎目睁得大大的,连忙问道:“大总管,若是全军北上,若是叛军南下占领霍邑县,又如何是好?”

“我太了解这个汉王了,他虽然野心勃勃,事实上却是一个志大才疏之辈,注定成就不了大事。”杨素冷冷一笑,傲然道:“他要是有进攻我的魄力、胆识,也不会弃并州北大门、东大门不顾,仓皇的调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介州了。所以史将军所担心之事,根本就不会发生!”

他站了起来,直接下令道:“此事就这么定了,无须再议。都去准备吧!”

“末将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