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读 > 我在六朝传道 > 第一百三十二章 鲁肃

李渔手里捧着盒子,不知道里面究竟是什么。

今夜来的人,目的很明确,就是在吴宋边境,将大宋使团的持节人击杀。

如此一来,两边说不清谁的责任,势必会有嫌隙。

看来,方腊也害怕东吴出兵,毕竟在江南这种水泽作战,东吴的兵马还是很擅长的。

“也好,我就替林大人走一趟建康。”

既然是出来游历来的,这个时候选择半路折返,一来朝廷和林灵素那里没法交代,二来与这次出行的目的背道而驰。

“先派人回去禀报朝廷,咱们继续往前,至于朝廷另派持节人还是让我们接替,就看朝廷的旨意吧。”李渔捧着盒子,慢慢说道。

“正该如此,幸好有道长担此重任。”杨沂中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愁眉不展。

李渔接着说道:“还有一件重要的大事,就是文官中有一个西门庆,屡次背后出黑手偷袭我,我看这次的刺客八成就是他引来的,赶紧上奏朝廷,追捕此獠。”

既然决定要提林摅走一趟,李渔当仁不让,指挥起来。

如今偌大的大宋使团,只剩下几个官员,还保留着理智,其他的吓得面无人色,惊魂未定。

“先收拾一下死去将士的尸骸,留下百十人,护送尸体回大宋。这些儿郎客死他乡,我总不能叫他们埋骨异地。”

李渔一句话,就收买了禁军的人心,大家开始在山谷内,整理同伴的尸首。

李渔带着杨志也李俊回到自己的帐篷,三个人都看着他手里的盒子。

李渔试探性地问道:“要不要...打开看看?”

“看看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又不要。”李俊喉结一动,低声说道。

“只是看看的话,料想也无妨。”杨志也点头。

李渔舒了一口气,伸手去到盒子下面,有一个精巧的卡扣。

拨开之后,三个人只看了一眼,就面面相觑。

在盒子里,盛放着一截骨头,看上去晶莹剔透、五彩耀目。从外形看,很明显就是人的指头。

“难道是一颗舍利?”李渔撇着嘴说道。

他本来还有点小心思,这下彻底不感兴趣了,把盒子一关说道:“带着个死人骨头在身上,忒也晦气,杨志你拿着。”

杨志却不在乎这个,笑着揣到怀里,说道:“只要经洒家手的宝物,就没有不丢的,难得掌教放心,洒家就再带一次。”

李渔一想,是有些邪门,“还是让李俊拿吧。”

......

第二天一早,一行人才从山谷出来,经过一夜的忙碌,人人脸上都带着疲色。

远处浩浩荡荡,过来一群兵马,禁军本能地要结阵,杨沂中大声道:“不要慌,吴国派人接我们来了。”

果然,来人身着浅绿色军袄,正是东吴兵马的服饰。

昨夜那么大的动静,东吴若是说完全不知道,纯属自欺欺人。

估计是边境这些州县内,没有实力掺和,所以选择装着没看见。

大宋这边也没法指责别人,毕竟是大宋境内的反贼做的,怪不到吴国头上。

两边客套一番,就进入吴国小镇稽春,沿途的风土人情,又与大宋不同。

进入吴国境内,一路上就风平浪静起来,使团持节人都死了,大家也没有心情领略东吴风光,匆匆奔赴建业城。

沿江东行,很快就到了建业,吴国皇城太初宫,巍峨耸立。

一大队人马,在城门口迎接,为首的是一个文官,骑在马上,笑呵呵的样子很有亲和力。

“吴国赞军校尉鲁肃,奉命前来迎接宋国使团。”

李渔从马背上,细细端详,鲁肃和他印象中不一样,他本人是个高大魁梧的中年文士。

虽然身材魁伟,但是长得却很面善,尤其是笑起来人畜无害。

双方还有一点距离,鲁肃的话中气十足,每个人他都听得清清楚楚。李俊在马背上位李渔解释道:“赞军校尉是孙权专门为鲁肃设立的,他在东吴地位举足轻重,掌教不可怠慢。”

李渔点了点头,自己当然知道鲁肃地位很高,如果说东吴都督是三军总司令,那么这个赞军校尉,就是全国兵马的总参谋长。

看得出来,孙权还是很看重鲁肃的,当然他也值得被看重。

鲁肃亲自出来迎接,看得出诚意满满,李渔近前之后,笑着说道:“有劳远迎。”

“这位就是正经小道长?”

李渔摸了摸鼻子,笑道:“鲁公天下闻名的人物,竟然也知道我这寻常的小道么?”

“哈哈,客气了,我主在太初宫内,已经恭候多时了。”

李渔下马,和鲁肃一道,缓缓走入太初宫。

吴国的都城,本来不在建业,刘备和诸葛亮来了之后,建议孙权从武昌搬过来。

孙权也从善如流,定都在建业,大兴土木建造了太初宫,作为东吴皇城。

进宫之后,鲁肃和李渔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突然鲁肃说道:“小道长见了我家主公,切不可说方腊的厉害,只说是一群土贼即可。”

李渔眼珠一转,说道:“实不相瞒,方腊虽然只是一个贼寇,但是手下颇有几个能人。更兼他那清溪洞,易守难攻,我若是欺哄吴皇,将来出了事....”

鲁肃笑道:“我已经举荐甘兴霸为大将,剿灭方腊,易如反掌。”

李渔心中冷笑一声,鲁肃这么不遗余力,想要进江南剿除方腊,他真是急人所急,为了大宋么?

从他的角度看,大宋国内,对于借兵一事,分歧很大。

只有那几个权利最大的人,希望借兵,其他的从贩夫走卒,到边关将士,都不希望借兵东吴。

东吴这地盘,相对其他五个国家,都算是最小的了。

他们拥有精兵猛将,真的甘心么?

走过一间亭子,李渔突然听到琴声传来。

琴声错落响起,初一入耳仿佛零乱散碎不成曲调,但那琴声仿佛有种魔力,使人心绪不由自主地宁静下来,再听时,琴声变得疏淡而雅致。

像他这样对琴棋书画都没有什么研究的人,都能听得如痴如醉,可见抚琴人的功力。

李渔看了一眼鲁肃,问道:“没有想到,吴主竟然对抚琴也这么在行。”

鲁肃呵呵一笑,说道:“见吾主之前,有一个人想先见见小道长。”

“谁?”

“周瑜,周公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