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寻瞄了一眼哼哼唧唧的焰灵姬,考虑了一番后安抚道:
“不要急,距离好戏开幕估计不久了。”
“该发生的终究要发生,咱们既然选择了主动卷入这场漩涡之中,就不会幸免。”
“好戏?能有什么好戏?”焰灵姬撇撇嘴,对于屡次失言的古寻表示怀疑。
“肯定是你喜欢看的热闹,到时候,不论是躲躲藏藏的,还是遮遮掩掩的,都会露头了。”
“希望如此吧。”对此,焰灵姬只是稍显无聊的摆了摆手。
“对了,掌柜的,你这几天可没少给附近的帮派中人看伤治病,你确定他们回头还会对付你?”
“呵。”古寻闻言不由露出了讥笑,“你以为那些帮派分子都是什么仗义持节的英雄好汉吗,有恩必报?”
“况且我还是收了钱的,也算不上施恩于他们,到时候这些人挥刀的手能慢上三分就算不错了。”
“那就好。”焰灵姬手掌一抬,微弱的火苗自掌心升起,忽明忽暗的,“省得我到时候不好下手。”
这群人要是真因为古寻的原因收手,焰灵姬也不好意思硬找茬了。
这时候,一身戎装,携兵带甲的司马尚带着一队军卒和一群零散的江湖人从大路东边过来了。
古寻两眼眯缝着,带着笑意看向这群人。
司马尚等人出现不稀奇,古寻的摊子在主干道上,这几天这些人没少路过,不过与往常不太一样的是,今天这些人里有不少是挂了彩的,有部分甚至走路都费劲,显然和别人交手了,而且看这个情况,敌对方的实力不差啊。
这些天司马尚的人没少和本地帮派起冲突,从来也没吃过这么大的亏。
“怎么,找着人了?”司马尚路过的时候,古寻坐在椅子上,笑意盈盈的问了一句。
司马尚闻言不得不停下了脚步——他其实不想和古寻有任何交集,对方在他看来,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动乱之源,能不招惹就不招惹,让其处于最稳定平静的状态就最完美。
不过古寻既然主动说话了,他也不好不搭理,不然也有触怒对方的可能,喜怒无常也是情报中古寻的标签之一。
“古先生对此事也感兴趣?”司马尚一抱拳,很客气的回道。
“不,随便问问。”古寻抬手一摆,飒然笑道,“看这些个伤员的样子,全都是筋骨外伤,碰上应该是练外功的高手……你们这几天找的是披甲门的人啊。”
司马尚眼神一晃,心下凛然——看来这位看起来是个孤家寡人的古先生,也有获取情报的渠道啊,竟然知道披甲门派人来邯郸了……倒也是,怎么说也是秦国的国师,什么都不知道才稀奇。
“古先生的医术果真精湛,一眼便可看穿我这些部下的伤势。”司马尚刻意避开披甲门的事,转而夸赞起古寻的医术,为了把话题转移的彻底点,还请求道,“不如古先生你帮他们诊治一下吧?”
“没必要。”古寻笑眯眯的摆手拒绝了,“不过是些寻常的外伤,没什么好看的,回去该抹药抹药就行了。”
说完,古寻无视司马尚想要转移话题的意思,强行又扯回来问道,“看你们这样子,没抓到人?”
“……”见古寻不愿意放弃这个话题,司马尚只能无奈的回答他,“人自然抓到了,不过先一步秘密押运走了。”
“全抓住了?”古寻更来兴趣了,饶有兴致的追问道。
“……除掉当场被杀的几个,抓住了大半,还有几个正在追捕,想必也逃不了多久。”司马尚有些庆幸,古寻问的还都属于不太重要的信息,透露出去也无妨,不然就真的让他为难了。
“看来典庆没来……有什么脸熟知名的高手吗?”古寻搓着自己的下巴,念叨了两句后抬头继续问。
司马尚缓缓摇头,“这……倒是没有太过出名的高手,不过有几个人的硬功已然练到境界了,我也废了一番功夫才勉强拿下的。”
“这样啊……嘿!”古寻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不再言语了。
司马尚见此,一抱拳道别,也就赶紧带着人离开了。
………………
与此同时,赵国朝会,大殿之上,百官齐列两旁——其实说是百官,也就是勉勉强强二三十人,这种平日里的小朝会,没多少官员有资格来,这几十个人里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贵族王亲,有爵位而无官身的。
一身王服,头戴冕旒的赵王迁高居金饰王位之上,看着下面的群臣,稍显年轻的面容上挂着些不耐和无聊。
换做往常,他不是每天都开朝会的,都是隔些天,但是最近因为围绕着李牧的这些纷争,他不得不加班上朝。
虽然罪魁祸首应该算起头挑事的国相郭开,但是赵王迁还是很主观意愿的归罪于李牧了,这也令他对其更为不喜。
“众卿,你们要是没有重要的事情上禀,便散了吧,寡人有些累了。”此时群臣已经吵过一轮了,基本上还是那些事,那些人,那些话,赵王迁暂时没兴趣多理会,语气不耐烦的想要退朝。
不过这个时候最受他宠爱的国相郭开却又出列上前,揖手行礼,显然是有话要说。
对于郭开,赵王迁还是格外有耐心的,轻声问道,“国相有何事要说?”
“启禀王上,老臣要弹劾上将军李牧。”
“呃……”赵王迁不解的看着他,你这段时间不是一直在弹劾吗?刚才你好像也说过话了吧?
郭开不管赵王迁疑惑的目光,小眼圆睁,满脸肃容的说道:
“李牧身为北地边关守将,却,罔顾将士性命,私通狼族,暗中勾连,实乃罪大恶极,极有可能有不臣之心,请王上严惩!”
这话一说朝堂上所有人都愣了片刻。
李牧……私通狼族?闹呢吧?别说他这个人不可能干这种事,就是他愿意,狼族那群未开化的野蛮人也不愿意接受他啊!
当年北地一战,狼族死伤十余万,这笔血仇可都是算在李牧头上的,狼族那群普遍头脑发达,四肢简单的野蛮人只希望见到李牧死,其余的……没可能,也许部分脑子活泛点的知道招降李牧对狼族更好,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不会接受的。
鸦雀无声的沉寂了片刻后,大殿之上顿时沸反盈天,吵嚷声四起,支持李牧的人开始不顾仪态的驳斥郭开,气的脸红脖子粗的,反倒是事件的中心,上将军李牧,一脸淡然的站在群臣右侧首位,安静的垂首无言。
赵王迁一听又闹了起来,眉头都挤在一起了,一旁伺候的内侍见状会意,大声呵斥群臣,渐渐平息了乱局。
见没声了,赵王迁才看向郭开,对方也适时的向群臣解释说道:
“据本相所了解,李牧将军这些年来,都在和狼族暗中往来,虽然本相没有实证证明双方有军事上的勾结串通,但是却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双方有商业上的来往。”
“李牧将军暗中走私卖给了狼族大量的物资器具,此等行为已是严重渎职,并且触犯了我赵国律法,身为上将军,明知故犯,理当严惩。”
这一通话说完,所有人才算明白了郭开真的要弹劾的是什么——原来是走私的行径啊,就这事儿你叫唤那么大声,还鼓吹的那么严重……
这事儿不算什么秘密,朝堂上就没几个人不干的,越有权势的人规模越大,而且说起来,这事干的最大,最火热的,就是郭开郭大人。
当然,这事摆明面上是犯忌讳的,虽然很多人干,但是一般不会留下足够瓷实的证据,按理说李牧治军严谨,更不至于犯这种错误啊?
群臣都看向了李牧,等待着他的回复。
郭开这时候还掏出了几份书信纸张,上呈给了赵王迁,“王上,这是老臣搜集到的证据,有近些年李牧走私的部分物资清单,也有其手下负责此事的人的认罪口供。”
赵王迁装模作样的翻看了一下,而后露出怒容,沉声质问道,“上将军,你有什么话说?”
听见赵王迁点名了,一直纹丝不动的李牧才算出列,行礼道,“不知王上可否将这些证据给老臣一看?”
“哼!”赵王迁冷哼一声,态度很差,但还是没好气的将东西递给了内侍,算是同意了。
李牧接过东西一看,果不其然,都算不得真正的铁证,所谓的清单之上根本没有自己将军府的印信,字形也和自己的笔迹不符,而那些提供口供的人证,也都是些不受重用的小喽啰,没有自己的亲信下属。
这些东西当个旁证倒还勉勉强强,但是想要靠这些东西扳倒一个有实权的如日中天的武官之首上将军,基本没戏,不过李牧根本算不上如日中天,甚至在旁人看来已经是日薄西山了,赵王迁如果非要揪着这些不足信的证据找他麻烦,他也没脾气。
其实郭开的这一行径还算在李牧的意料之中,他也早做了准备,所以郭开费了很大的劲,也不过只能搞来这些玩意。
“回王上,这也许是老臣手下的一些人为了敛财自作主张所为,不过是借着我的名义罢了,郭大人以此来指控老臣暗通狼族,意图不臣,未免有些过了。”李牧的应对也很简单,你既然拿到了这些人的口供,那走私的事就推给这些人吧,反正你也没有证据证明是我李某指挥的此事。
“呵呵……”郭开右手一捋自己胡须,讥笑着反问道,“上将军,把所有事都推给下面是吧?”
“可是和狼族私通贩卖大量的物资,又岂是这几个下层武官就能办到的呢?你身为上官,要说一点问题没有,那可能吗?”
虽然行动上李牧不能和郭开针锋相对,但是朝堂上说话李牧可不客气,回道,“怎么就不可能呢?”
“郭相提供的这些证据里的人证,他们的职责互有不同,各负责一部分北地的底层军务,只要他们交手联合,隐瞒并暗藏一部分物资,再暗中借将军府的名义卖给狼族……不是做不到啊!”
“而老夫这些年都忙于治军,对于下面的这些琐事有所疏漏也在所难免,失察之责老夫认,至于其他的……郭相还是再找证据吧。”
“上将军身为兵家高人,这嘴皮子倒也溜,可惜有罪无罪不是你说了算,还是得请王上裁决。”郭开笑眯眯的,对于李牧貌似合理的解释毫不在意。
他能不清楚自己的证据压根不好用吗?但是……不重要,提起这个话头就够了。
“上将军的话倒也有理,寡人确实不能武断的认定你通夷叛国,但是国相的提供的证据也是实证,这……”赵王迁话说到这就顿住了,看向了郭开。
他从前压根就没认真学过治国之道,此时虽然登上了王位,却也治理不好政事,大多数时候都是听郭开的意见——这也是郭开权势滔天的缘由之一。
眼下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大脑里为数不多的智商让他还有点数,知道李牧不能轻动,但是郭开证据都摆出来了,不能不理会吧?
郭开很适时的又进言道,“王上,上将军的自辩确实不无道理,然而北地军事,牵动国体,岂能儿戏?纵然李牧没有问题,治下不严也是重罪,念其劳苦功高倒不必治罪,可是……为保稳妥,老臣建议应当将北地三郡的部分治理权收归朝廷,尤其是三郡税收。”
“如此一来,三郡税收复归朝廷,再完全由朝廷向北地边军派饷,不仅可以降低再有人上下其手的情况发生的概率,也可稳固朝廷对北地的控制,不必担忧……军心变动。”
至此,郭开真正的目标才算表露出来,他要的就是夺走李牧对北地三郡的绝对掌控权,尤其是税收,如此就可以给李牧和他的北地边军彻底带上一重束缚。
原本北地边军的军饷虽然朝廷也会派发一部分,但是大头还是由李牧自行解决,靠的自然就是三郡税收,因此李牧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可以不必完全依附赵国中央朝廷。
而郭开此举一旦通过,李牧以后就摆脱不了朝廷的掣肘了。
这一下,真正的打在了李牧的要害之处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