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读 > 农门长嫂富甲天下 > 第866章 沈见晚机智解决水患(二)

张书俊闻言忍不住点头附和,“钱老说得对,这江东的地势比江西高,我们就是能把千石山给开凿出来也不一定能引良江之水进入东边形成支流呀。”

清风郡王见之却不想放弃,“这个我们还是先试试再说,毕竟这支流一旦开出来这对于我们大和朝实在是天大的好事。

这江东和江西的良田可是我们大和朝南边最大的平原,如果其能风调雨顺我们大和朝将会多一个巨大的粮仓,如此便能让天下的百姓更少的挨饿,所以这事功绩巨大,本王觉得我们怎么都应该试试!”

对于清风郡王的这话好些工部官员闻言都心情激荡,可不是如果能把这旱地变良田,水泽变良田,这绝对是一个奇迹,而完成这样的奇迹不但能造福天下万民,他们的这些参与者也必定流芳千古呀。

但激动以后许多人都是冷静的,其中张书俊忍不住叹息道:“郡王所说固然极为有理,但开凿千石山到底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如果我们开凿出了这千石山却不能引水往东灌溉农田,恐怕我们都无法与陛下交差。”

此话一出是一片的附和之声,在场的众人都不如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清风郡王见之不由眉头深皱,这时候却听到沈见晚道:“郡王爷可否再给阿晚一些时间想办法解决这问题,反正我们目前也还没有开凿到桃花县我还想再努力一下。”

对此清风郡王自然是没有意见的,“当然可以,锦绣乡君你所想的开凿良江支流的想法非常的好,如果你能解决它地势的问题让支流成功形成,到时候本王肯定会奏请陛下重赏于你。

还有张大人你们也是一样,如果你们能想到办法解决这一难题,本王也会奏请陛下重重有赏的。”

听到清风郡王这话张书俊他们忍不住眼睛亮了亮,接着却又黯淡了下来。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规律,就像太阳会从东边升起一样哪里能那么容易改变的,所以这份功劳难捞呀!

于是等出来回他们住处院子的路上,张书俊等人都是垂头丧气的,就是清风郡王他虽然让沈见晚和大家继续想法子,其实他也是知道这事的难度的,所以等人走后他也是陷入沉思。

而相对于清风郡王他们的消极,沈见晚却是兴致勃勃,一回房间便让大王给它屏蔽她们这里,然后进入了空间去查看关于治水的知识,别说经过一夜的翻查后果真让她找到了办法!

她在系统里找到了无敌天尊他们那里的一个伟大的治水案例,然后其也出现在一个落后的生产力时代却造福了那个世界的万民。

而这治水案例与她们这良江面对的情况非常的相似,然后沈见晚也从中找到了解决水往低处流的办法。

于是翌日一大早,沈见晚没来得及吃早饭便兴冲冲的找到了清风郡王把她所写的治水方案给他看。

清风郡王才刚起来便听说沈见晚找来,不由有些惊异,然后急忙让人请她进屋。

当看到沈见晚交给自己的一份足有十多页的极为详细的治水方案,清风郡王不禁又惊又喜。

而一路看下去,他的神色更是喜不自胜。

“阿晚你真是太聪慧了,这一晚上便想出了如此完美的治水方案,不但解决了地势的高低问题,还解决了河沙的问题,你简直就是一个天才!

我这就让人去请张大人他们,如果大家看过之后都觉得没有问题,我立马便把这份计划书送给陛下。”

接下来清风郡王便火烧火燎的请张书俊等人吃过早饭就来他的书房,然后他就和沈见晚讨论起了这份治水方案。

果不其然面对沈见晚这次写出来的治水方案,张书俊等人看了除了赞叹还是赞叹,半个上午讨论下来众人都没有从这方案中看到一个瑕疵。

而清风郡王见张书俊他们都没有对沈见晚写的这一份计划书没有提出异议,肯定了其真的可行后他便迫不及待的把这事让人快马加鞭的上奏给宣平帝。

然后沈见晚让他一连声的叮嘱回房休息,因为他和张书俊等人都认为沈见晚是通宵达旦的想法子写这计划书,这还得了的,如此耗费心神必须得休息,甚至清风郡王还给沈见晚一天的假期让她补眠翌日才允许她上开凿运河的现场“上工”呢。

而在沈见晚她们等待宣平帝批复她们这治水方案的期间,宣平帝对如何处置良江上天降船队粮食一事的批复也先传回了定安府。

对于天降船队粮食一事宣平帝的批复是:按律行事!

意思就是按照大和的律法处理赵府丞等人就好。

另外对于船队上的四千万斤粮食,宣平帝让按照船上的留言所说那般全部用来接济这次天灾的难民。

为此宣平帝还特意派来了钦差大臣办理这些事。

不得不说对于天降船队粮食一事,朝廷也非常的重视的,甚至沈见晚还听说为此宣平帝和百官还在京城举行了祭天大典,感激上苍的仁慈和恩赐。

她们这里清风郡王更是接到了圣旨亲自领着百姓们在发现船队的良江边也进行了一番拜祭呢。

至于民间更是早就有无数百姓在这里拜了又拜,发现到后面这地甚至都成了百姓间祈福的地方,大家伙坚信这里是上天的人来过的地方在这里起愿一定能被听到。

知道她们弄的事让朝廷这般的重视,在百姓中造成如此大的轰动,沈见晚不由有些尴尬。

好在这天降船队粮食被认为是祥瑞,朝堂上下都认为这是上天对大和政治的肯定,宣平帝励精图治的肯定,上天天降粮食救治灾民,惩治赵府丞等发天灾财和国难财的不仁之人。

而因为朝野上下都认为这船队粮食是上天所赐的,宣平帝还派来了钦差大臣来处理,所以这几千万斤粮食分派下去愣是没有人敢打这些粮食的主意,它们每一颗都落在了真正的灾民身上,这简直就是见所未见的清廉之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