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天色已经晚了,您便与我们一道,也在城里休息休息,待得明日再回去吧!”
马车顶着天边的红霞停在了城门口的位置。
那个憨厚的车夫连忙摆手。
“不了不了,婆娘还等着,还要在天黑之前赶回去的!”
严青栀一听这话,有些忧伤,她其实想要借对方的势在郡城之中留宿,但对方既然不同意,她也不好说破,便数出了三十文钱给那人让他离开了。
原本两人准备进城看看有没有适合住宿的地方。
可一下车就看到了城门外的不少草寮,草寮不高,一排一排整整齐齐的建在那里,一看就是统一规划出来的。
那里人影攒动,还有火光闪烁,两人对视了一眼,赶忙拉住了赶车的车夫。
虽然他们这几天已经套了不少的话,但这里与他们印象中的古代有很大的区别,陌生的环境适应起来,并不容易。
“大叔,他们在城墙地下建棚子,不怕引起火灾吗?”
严青竹装成小孩子,十分好奇的跟车夫询问。
严青栀微笑的看着严青竹,像是个纵容弟弟的哥哥一般。
车夫着急回家,但还是顺着视线看了过去,简单的回答了一句。
“没事儿,那是朝廷搭的,有人守着!”
“朝廷为什么搭这个啊?”
车夫这时候已经有些着急了,不愿多做解释,只回了一句。
“都是要迁去巢郡的!”
一听这话,严青栀心中还想问些什么,但车夫很赶时间,转头就赶着车离开了,半点都没给两人再问的机会。
两人看着附近有人行走,便不好拉扯,放任他离开以后,才绕着城墙找了处没人的地方蹲下来商量。
“看来这就是柱子叔说的那件事!”
这也是两人的备选之一,不过李家母子知道的不多,两人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迁徙的队伍什么时候启程,总觉得未必合适。
“要不咱们过去看看吧,就算时间不合适,今天晚上也说不定能在这里休息一晚。”
这几天,两人之前在车上虽然轮流休息了,但休息的一直不好,而且,有的村子没有马车,两人嫌牛车太慢,直接坐驴车走的,驴车不大,为了速度,两人只披了一个被子抗风,睡觉根本不用想,能跑快点就不错了。
两人跟言家打得时间差,也不过是言家人追来的时候,需要打听打听他俩下一站跑到什么地方的时间而已。
一千贯不是小数目,言家的人不会轻易放弃的。
“也行,就是不知道下一站去什么地方比较合适。”
已经到了临城,下一站的方向就必须选择出来,并且为止准备,言家只算是小富人家,对于被敲诈勒索没有经验,肯定不会这么快追来,不出意外,两人还有一两天的时间,能去做出选择。
“咱们先在这周围找个落单的人打听打听情况!”
严青竹说着,四下里查看一圈,见没有人注意这里,才从空间中,拿出了两个小包袱,自己背了一个,另一个递给了严青栀。
这是两人之前在马车上早就准备好的,里面有一套换洗的粗布里衣,一个碗,几个馒头和一点肉干。
严青栀的包袱里,还多装了两个小瓷瓶的药丸,大赵医馆出品,治疗伤风和腹泻的。
是严青栀在路过一个县城的时候买的,买到手也挺震惊,上面不止标记了用法用量,还有储存方式和保质期,显然这个国家跟她认知里的古代,区别还真是不小。
两人没有直接去草寮那里,而是抄着手蹲在角落仔细的打量着周围的环境。
等了一小会儿,就见有个男人背着筐从草寮那边出来,向着官道一边的林子走去,看样子是想捡些柴火。
两人打量了对方一圈,发现这人身体健康,也很强壮,并不像饥寒交迫的样子。
“看来这里的人跟咱们想象的不一样。”
两人想着朝廷既然安排迁徙,肯定是挑一些生活不如意的人,理论上讲,在安逸的生活中,愿意背井离乡的人,应该都是在家乡也混不下去的。
这样的人姐弟俩一路见的也不少,但都没有这么健壮的。
严青栀盯着那人细细的打量,回了弟弟一句。
“未必,说不定这是个特例。”
两个无知的人是商量不出结果的,必须去打听清楚才能做决定。
最后,还是由武力值比较高的严青栀上前打探消息,严青竹留在这里,既方便策应,又避免成为对方的拖累。
天很快就黑了下来,没一会儿,严青栀清脆的声音在树林里响起。
严青竹有些担忧,探出脑袋仔细听着两人说话的声音。
男人憨厚质朴,对于严青栀的试探半点没有发觉,很快就把草寮的情况交代了个七七八八。
那里住的并不是朝廷选的人,而是心甘情愿背井离乡的无业百姓。
所谓无业百姓,就是名下没有房子田产铺面,户籍为农籍的百姓,一般以家中多子,分家不分产的农户居多。
大赵人口分布不均匀,涿郡临城一带,地处严寒,却地少人多,而巢郡那里土地肥沃,却地广人稀。
前朝末年,因为巢郡富庶,那些贪官污吏盗匪山贼刮的太狠,以至于现在几十年过去,人口基数仍然无法覆盖巢郡的所有土地。
大片的土地空置,没有办法给朝廷创造一点价值,先帝在位的时候就比较头疼这个问题。
女帝的思想在如今看来是相当正确的,大赵的经济发展整体优于前朝许多,农业和手工业兴盛,印刷术造纸术的改良,让读书成本降低,民众智慧度的提高,加速了许多行业的发展。
连座钟,玻璃这些东西,都被研究出来,已经能普及到大赵的八成家庭,甚至还出口向周边的旬国大越等国,国力自然要比前朝时期强大数倍。
但是……
所有的郡州都在蓬勃发展,超越前朝,只有巢郡,几十年过去都没能达到前朝水平。
明明地处枢纽位置,而且朝廷在政策上已经不断向那里倾斜,依然无法改变现状。
造成一切的原因就是人口太少!
前朝时巢郡是产粮大郡,土地肥沃,风调雨顺,税收可观是自然的!
可到了本朝,随着各地司农司的高产种子陆续研究出来,巢郡那点人手就明显拉垮……
人口基数太小,人才数量也就少,在蓬勃发展的大赵,巢郡只要进步慢,看着就是在不断后退。
这让先帝每每想起,都觉得郁气难平!
他以前也颁布过利于巢郡增加人口的政令,不过效果一般,后来其它地方人口增多,先帝也想过从其它地方调配过去一些人口,可惜计划了好些年,想法还没有落实,人就没了。
直到新皇登基,政令才发到各个郡州。
如今各个郡城的无业百姓都可以通过朝廷的关系迁往巢郡,到了巢郡以后,不止白给宅基地,而且自己开荒的土地也直接划归个人,免除五年赋税不说,朝廷还会免费发放一年的种子,以及一路迁徙和安家的粮食补给。
按照时间计算,如今正是迁徙的最佳时期,从临城向着巢郡方向,越走越暖和,一路上朝廷还会出人出车将众人护送至巢郡早已划分给这些人的村子,到了以后正好盖房子开荒,忙活完还能赶上种一茬农作物。
尽管头一年的地养的不好,但这一年总算没有耽误,也为第二年更好的准备。
虽然大部分人都觉得亏得慌,毕竟一路上总还是有花销,换了新的地方等于跟这边的宗族没了联系,遇上事情都没个依靠,而且这一路太远,谁也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是身强体壮,无病无灾……
但,这世上从来不缺投机者。
也不是每个人都真的借了宗族的力。
在这里混的不好,日子不好过的人,换个地方就能拥有自己的土地,总是有人愿意过去的。
这些人从临城的各个地方赶来,停留在朝廷早已准备的草寮这里,等候着官府来人带着他们迁移。
严青栀不需要知道所有的消息,只要听到了几条,将之串联起来,就能品出不少的东西。
她听了以后也觉得这是个机会,自己身上有户籍,名下也什么产业都没有。
而且听那意思,好像这些人到了巢郡以后,都要统一修改户籍,这种劝退很多人条件却是姐弟二人眼下最需要的。
户籍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不必多说,不管是科举还是考其它专科,都是要返还原籍的。
以言家在县城里的能量,两人回去考试还能瞒住!?
这些问题要是能从根源上解决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只有这样,两人才算是彻底摆脱言家,给自己争取出了一个更长的成长空间。
如此看来,就算是他们穿过层层阻碍去到旬国,也未必有迁往巢郡稳妥。
严青栀越问心中越是火热,问的方向也开始向着手续条件等等方面倾斜。
那人比较憨厚,似乎不太擅长言辞,有时候说不到重点,严青栀也耐心听着,对于除了钱什么都没有的姐弟两人来说,多做准备肯定没错。
即便赶不上迁徙的队伍,他们不管去什么地方,也都需要有所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