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读 > 启明1158 > 一千三百五十四 占城国的请求

东南亚诸国虽然相较于明国来说是小国,可是他们的战斗力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确实不低。

在农业社会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优越的气候条件促进了文明的发展,东南亚诸国都是武德昌盛的存在,时不时就能和中原王朝对着干。

宋元明清四朝,每一朝都和东南亚发生过战争,也没占到什么大便宜。

尤其是蒙元帝国,在高纬度地区称雄,一旦到了低纬度地区,立刻就变得拉垮了起来,连续三次讨伐南越都不能获得胜利,反而损兵折将,之后还想发起第四次,结果皇帝死了,也就不了了之了。

别说中国王朝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诸国在殖民时代早期也都曾遭到他们的迎头痛击,火绳枪、早期火炮什么的他们也同样拥有并且使用,打仗打得很频繁。

直到工业化时代潮流席卷而来,工业化的带英、法兰西接踵而至,他们才被卷入其中碾成渣渣,自此一蹶不振。

当前这个时代,可以算是东南亚诸国武德昌盛的年代,军队战斗力相当不错,苏咏霖有把握打败他们的正规军,却没有十足的把握将其一口吞掉。

因为他的大明也是农业国,不是工业国,无法提供真正工业国的那种毁天灭地的战争动员力。

所以他不得不慎重。

勉励夸奖他们遵守法律缴纳赋税的行为之后,苏咏霖便打发走了南越的商人,接着接见了其他一些国家的商人,最后,他接见了占城国的商人。

和其他所有国家的商人都不一样,占城国的商人除了献上礼品之外,还向苏咏霖提到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占城国王希望向大明称臣纳贡,创建非常纯粹的友好的宗藩关系,至于宋国……那是谁?不认识。

第二件事情,是占城国王希望大明可以斥责李朝,让他们停止进犯占城国,停止这种以强凌弱的行为,挽救占城国于水火之中。

“这是正式的国家使节才会向我提出的请求,你们是商人,为什么会向我提出这样的请求呢?”

不只是苏咏霖,在场的市舶司官员也对此感到疑惑和不满——这可不在他们一群商人的责任范围之内,他们也没有在事前提起过这件事情,这明显是突然袭击,是搞偷袭、不讲武德的行为。

占城国的商人显然对此早有预料,立刻下跪谢罪,向苏咏霖承认自己的错误,接着讲述了他们这样做的理由。

他们确实是商人,但是因为在出发来广州之前得到了占城国王的召见,所以某种意义上也能算作是特殊使节,他们此来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寻机北上明国拜见苏咏霖,寻求外交上的突破。

只是没想到他们还没有北上,苏咏霖就自己来了,这可省了老大的事儿了,他们特别高兴。

占城国王的意思其实就是想要重新创建起大明和占城国之间的宗藩关系,通过称臣纳贡向大明臣服,然后换取大明对占城国的帮助。

只要大明皇帝愿意下诏命令南越不要继续向南用兵,从而可以成功制止南越对占城的军事行动,那么占城国还愿意向大明皇帝回以厚礼致谢,世世代代称臣纳贡,绝无二心。

苏咏霖听了他们的话,暂时没有做出什么回应,只是安抚他们,让他们不要着急,他这边会和官员们商量一下,看看到底该怎么做。

“兹事体大,尔国与南越之间的矛盾,大明这边也需要认真调查实际情况之后再做决断,所以尔等稍安母躁,不必急于一时。”

苏咏霖应付了一下这些占城商人,结束了这次具有一定象徵意义的谈话之后,便找来天网军负责人马子昂,向他谘询这里面的问题。

南越和占城国之间的事情在灭宋成功之前不属于明国的内核利益范畴,本身也和明国没什么往来关系,苏咏霖精力有限,没必要关注。

不过现在大明国的疆域已经推进到了这一缐,还有未来的航海计划和革命计划,那么全方位了解一下东南亚的这些国家以及他们的现状就很有意义。

古代中国长期以天下之中的天子之国自居,以四方国家为边远地区的蛮夷之国,怀着施舍的心态允许他们接触并且学习中原文化,等着他们主动过来寻求宗藩关系。

中原王朝往往并不会主动前去寻找他们、了解他们,也不认为有那个必要,四方来贺是常态,主动出去找则有失身份。

至少官方层面这样的行为是比较少的。

所以历朝历代的史书上对于世界各国的描述与朝代国名变迁都十分的模湖,对于他们的政治状态、风土人情什么的也是很少关注。

而这些,都是苏咏霖需要关注的事情。

天网军布置在岭南地区的分部除了了解岭南地区的情况之外,也有着了解东南亚各国与政治现状的职责,甚至于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刺探消息还成为了他们的主要业务。

他们的密探和外围势力广泛以商旅的形式存在于当地,甚至通过学习当地语言结识当地人,然后利用当地人对政权的不满而吸纳当地人作为外围组织成员,发展更进一步的情报工作。

也因此,天网军对于东南亚各国的民俗风情也了解了不少,并不单单着眼于政治状态。

苏咏霖虽然对天网军过于重视外部消息刺探感到不满,但是并不认为刺探外部消息就不重要。

马子昂在这方面做得不错,对东南亚各国的消息了解不少,甚至可以说是专家了,所以他未来也会是天网军西南组的重要负责人之一。

通过马子昂的一番详细解释,苏咏霖算是大体上搞清楚了当前这个时期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生态。

首先,这一时期国家明面上的国家没那么多。

大理算一个,在缅甸地区的蒲甘王朝算一个,南越算一个,占城国算一个,然后就是真腊国和三佛齐王国。

每一个都有点规模,每一个都有点实力,每一个都不那么简单。

他们的国家政权组织程度不一。

有的组织度高一些,中央比较强势,有较强的军事动员力。

有的组织度低一些,地方豪强势力很大,遍地是大王,短暂又辉煌。

目前明国主要的精力要放在南越和大理国身上。

大理国在宋灭亡之前和宋的关系还是勉强过得去的,比和南越的关系要好,宋也承认大理国的独立地位,大理国也没怎么和宋呲牙裂嘴,双方维持着恐怖平衡。

且就大理国的状态来看,其内部也有着诸多矛盾,中央未必强势,地方也有很多势力,自保有馀,进取不足,只要没有明确的外部危险,他们很难说会全面武装起来。

与之相对的,南越李氏王朝可就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存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