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春的公告结束之后,没多久,明国设置在泉州、广州的州政府、县政府和村乡农会组织者们全面抵达。
他们抵达之后,就开始按照明国的方式重新架构泉州和广州的治理体系,对泉州和广州进行全面的变革,使得这两个州真正归属于明国。
时间一长,商人们心里也明白了,明国是来真的,是要从他们身上割肉来吃。
临安朝廷是靠不住了,打又打不过,吵也吵不过,难道就要这样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利益被明国吞吃殆尽?
一群人聚在一起,有人提出要搞经济战争,把他们掌握的市面上的必须生活物资囤积起来,拉高价格,引发市面恐慌,给明国人找麻烦。
比如粮食,比如蔬果,比如食盐等等,都可以搞起来价格,搞经济战争,威胁明国人。
如此一来,明国人一定手忙脚乱,为了稳住局面,一定会向他们妥协。
这些人自信满满的提出建议。
然后就发现其他人用看傻子的眼神看着他们。
“你以为明军手上的刀和火炮是干什么用的?”
“啊?”
“咱们有外援吗?咱们有大军吗?有人能和咱们里应外合吗?什么都没有,等会人家说他们的明律里头有相关律法,把咱们一网打尽,怎么办?能怎么办?嗯?你是能打过那些明军是吗?”
“这……”
“人家明明白白的驻军在这里,明明白白的告诉你别动小心思,你要是稍微做点什么,他们立刻就能把军队派下来,你信不信?”
“啊这……”
提出建议的自大蠢货们沉默了。
反对这愚蠢建议的明智人也沉默了一阵子。
良久,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家伙长长叹了口气。
“老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现在这强龙,强的是有点过了分了,让咱们一点办法都没有……连上头的靠山都给打服了,现在可以说是明国走狗了,我们这些商人,又怎么能反抗呢?”
一群大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伱,纷纷露出了无奈而又郁闷的表情。
这一次,商人们因为畏惧明军的武力,所以没有达成共识,只是打算走一步看一步。
要是明国只是冲着关税来的,那么大家也就忍一时风平浪静了,就当多出一点钱保个平安。
若他们不是冲着关税来的,商人们也绝对不会坐以待毙,南宋是靠不住了,那么只能靠自己。
实在不行,那就大家一起润南洋,润的远远的,让明军拿他们没有任何办法。
当然,逃跑的话,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去一個陌生的地方生活,绝对算不上是什么好事,能够留下来继续做生意发财,他们当然更加乐意,现在就是要看明国到底会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而事实证明,讲究社会革命和经济命脉公有制国营化的明国和他们这些私人到了极点的经济体是全然不可能相容的。
明国压根儿就没有打算和他们妥协、虚与委蛇。
双方实力差距太大,他们最大的依仗南宋也被废掉了,现在只是大明爸爸的一条狗。
举目四望,东亚我最强,天下我最大。
一群商人在没有外部强权援助的情况下试图用自己的商业手段和国家强力机器对抗,这不是找死吗?
不趁这个机会把他们吞吃殆尽,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林景春一声令下,大明财政部下辖各部门精锐齐出,一起向江南发起经济进军。
第一步,先把这次战争带来的战争红利吃干抹净,主要针对目标就是赵宋皇室子弟们所拥有的那些财产,要全部接替掌控。
这是一场火力战争之后的经济战争,主要出动“大军”展开进攻的是财政部麾下的“精兵猛将”们。
他们磨刀霍霍,早就对江南国的优质资产垂涎三尺了。
明国财政部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的确可以说是朝廷各大部门里面排行前几的巨无霸部门,官员吏员数量很多,管控范围很大,权力和影响也非常大,于是财政部掌门人林景春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
公有制经济占据国家经济主要地位这一点是明国的立身之本,打从中都总务局时期开始,就是这样规定的。
所以这些年随着明国国力的增长,财政部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控制的国营产业也越来越多。
财政部下辖的国营商业机构都是司局级的部门编制,每一个编制部门都有自己对应的工作门类,专业化程度很高。
比如负责全国所有矿藏资源保管和负责勘探的矿产总局。
比如主管全国所有河流、山川及其木料、石料等等珍贵资源管理的山海池泽总局。
比如主要负责钢铁与其他合金冶炼生产、主管全大明所有地方设立的钢铁冶炼工场的钢铁总局。
还有主要负责农具方面的,负责全大明所有的农具制造工场以及发售店铺的农具司。
有主要负责全国盐场管理和食盐发售店铺管理,还有对南宋私盐贩售进行管理的盐司。
有主要负责粮食收集、储存和发售的米粮总局。
有主要负责农业用牲畜的饲养、培育和发售的牲畜司。
有负责对冰块、食糖相关工场进行管理,还有对相关产品负责制作和发售的水冰司。
有对全国所有的肥料工场进行生产管理,并且负责发售的肥料司。
也有对全国所有丝绸、绢布、棉布等等相关产品从原料到发售等一系列过程全盘把控的织造总局。
等等等等。
主要突出一个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发售向市场的一条龙。
他们与工部、农部等主抓生产的部门密切合作,数年时间内打造出了一个相当严密且运转严谨的明国国营经济体系,将明国的经济命脉牢牢抓在了手里。
而且还有进一步深化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把控的趋势。
这一点几乎成为了财政部默认的惯例。
不过公有制经济倒也不是非得全部抓在手里才好。
洪武四年、五年间,针对财政部控制的国营产业规模越发庞大的情况下,苏咏霖对财政部提出过一些意见。
他的想法就是和现在主要放给民营的餐饮行业一样,一些不那么重要的行业并不需要国家亲自出手经营,国家只要设定一个标准管起来就好了,没必要做的那么到位。
而且就算想做到位,真的就能做到位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