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底的西南,重峦叠嶂的山林中,赵铁柱和白豪一行人继续依靠外骨骼,穿梭于闷热潮湿的林间。
树叶间隙,透过几缕阳光,从斜阳的偏移角度,可以发现此时太阳在天空的西南侧。
突然负责侦察飞艇的森林警察老张停了下来:“各位,有情况。”
队伍立刻停了下来。
老张继续说道:“西南大约11.3公里处,发现16个超大型哺乳动物的热源反应,从轮廓和声波数据来看,应该是一群野象。”
“野象?西双版纳西北边缘,距离咱们这边好像有172公里吧?野象咋跑这边来了?”白豪一头雾水。
老张也是疑惑不解,赶紧通过卫星信号,联系西双版纳保护区的工作站,二十多分钟后,西双版纳保护区的工作站回复了老张。
只是回复的信息,让众人面面相觑。
由于本土周边的国际局势大为改观,滇省南部的热带农作物种植面积,也比历史同期减少了大约68.4%左右。
加上退耕还林、耕地集中置换、保护区连片策略,导致西双版纳保护区的面积,比历史同期扩大了76.1%左右。
此时西双版纳保护区内的亚洲象群,数量一共有321头,而且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
但是这些亚洲象并没有离家出走,出现在巡逻队西南侧的象群,和西双版纳象群并不是同一个家族的。
众人一边上班了这件事,一边摊开地图,看了一会地图,很快便知道这支流浪象群,是从哪里来的了。
虽然新山镇的镇城区距离西南边境线,有124公里左右,但南侧距离边境,却只有93公里不到,隔着一个县,就是洪沙瓦底的克钦邦北部。
而刚好从这里向南,有一条狭长的河谷平原,象群肯定是从克钦邦通过河谷平原,进入新山在辖区的。
白豪眉头紧皱:“如果是从克钦邦过来的,那为什么之前没有被发现?”
这件事可大可小,象群进入腹地是小事情,真正重要的事情,是边界线没有发现这件事。
显然不仅仅白豪高度重视这件事,接到汇报的西南边境管理部门,也一下子紧张起来。
开始启动应急机制,调查这件事。
很快事情就水落石出了,原来边境监控系统在大半年之前,就发现了这支野生象群,只是当时这些野象一直在边界附近的丛林中来回迁徙,监控系统锁定了这些野象后,也没有太过于关注。
只是今年三月份,洪沙瓦底被貌安整合完成后,正在大力发展内部经济,克钦邦同样如此。
位于克钦邦一侧的野象栖息地,发现了一个中型钨矿,矿场的开发建设,迅速蚕食了野象栖息地,迫不得已下,野象只能不断向北迁徙。
而滇省近期加大了自然保护区的合并和扩大,导致野象栖息地和新山镇的自然保护区,不知不觉中连成一片。
因此野象群在路过两条超级公路后,便进入了新山镇保护区的的南侧。
至于它们路过超级公路,为什么没有人发现,主要是超级公路采用了半封闭设计,在谷地多采用架桥通过,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对生态圈的影响。
在种种巧合下,野象群就穿越了一百公里,来到新山镇和文峰镇的自然保护区附近。
这些大家伙竟然一路过关斩将,没有被其他的巡逻队发现,那运气确实没得说。
当然,这件事还是引起了边境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发现了一些管理漏洞。
这和洪沙瓦底的局势有关系,现在洪沙瓦底已经变成大中华区的一份子,因此边境管理上,出现一些松懈的情况。
虽然洪沙瓦底是大中华区的一份子,但这种放松警惕的思想要不得。
特别是近期南亚局势持续恶化,不少阿萨姆邦的南明,不惜翻山越岭,试图进入洪沙瓦底,然后前往滇省。
这种事情,无论是本土,还是洪沙瓦底,都是一个态度,绝对不能让大量难民进入洪沙瓦底。
现在貌安已经将洪沙瓦底的防务,全部承包给了燧人安保公司,燧人安保的第四分部——中南半岛分部。
中南半岛分部下辖三个分公司,分别是洪沙瓦底分公司、暹罗分公司、高棉分公司。
现在燧人安保的洪沙瓦底分公司,首要任务就是在西部山区,构筑一条隔离带,然后全力阻挡从天竺涌过来的难民,以及一些不怀好意的家伙。
野象群的出现,暴露出不少问题,一是洪沙瓦底的经济发展,正在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二是边境管理有松懈现象,需要查漏补缺和加强管理。
巡逻队这边将飞艇调到野象群的上空,通过超高清摄像头,众人看到了大大小小16头野象。
野象正用长鼻子,卷起野生甘蔗,送入自己的嘴中。
由于滇省的自然保护区扩大了很多,几年时间里,这些新增的自然保护区,植被恢复速度非常快。
对于这些野象而言,失去了洪沙瓦底的栖息地,却来到了一片食物更加丰富的区域,这是不幸中万幸的。
西南地区的自然保护区,未来的规划中,是计划将雪域高原、云贵高原、巴蜀盆地、秦岭山脉连成一片。
至于当地的人口,除了城市化之外,还会通过移民大洋洲的方式,将一部分人口迁移出去。
而缩小之后的人类活动区,将建立隔离墙,将人类活动区和自然保护区隔开。
其实现在本土的耕地面积,通过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之后,虽然下降了一部分,但对于整体而言,并没有太大影响。
因为粮食联盟和农业互助协会,正在准备发展立体农业,即通过建设高层建筑,在高楼大厦中进行室内农业。
之所以发展立体农业,其实和本土的技术发展有关系。
燧人系和国内一众科研机构,之前一直在摸索外太空的人造生态圈技术,虽然这个项目现在还没有完成,但是一些配套技术,却有了好几个成果。
比如一直困扰室内农业的人造光源问题,在今年一月份获得了突破性进展,3067实验室成功研发了一种日光灯,可以完全模拟太阳光的复合型日光灯。
而导致室内农业有利可图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成功。
目前汤谷一号运行非常良好,改进工作又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各种人造材料的生产成本,必然有一个断崖式下跌,到时候室内农业的优势就会扩大。
自然耕地的面积不够用?
那就大规模建造农业种植大厦,一栋50层高的农业种植大厦,其种植效率,要高于相同占地面积的自然耕地。
毕竟室内农业,优势就是水热可控、天灾抗性高、少虫害、机械化水平高、可以一年四季全天候的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