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这个人,看名字是普通人,但是他做的事情,可一点都不普通,可以说是开挂的人生,根本都不需要解释。
当然,如果只是跟着元蒙到处抢劫,那么他最多也就是一个汉奸,但是,李敏显然不是这样的,刘敏在任上办了许多令人称道的事情。
比如,丞相耶律楚材是契丹人,所以当时首都也有不少的契丹人,其中有些人常常半夜拿着弓箭抢掠民财,没人敢管,刘敏杀了带头的贼人,又公告于市,首都恢复了安定。
同时,刘敏还非常注意汉文化的学习和传播,在燕京办学校,请中原过来的名士为师。
太宗元年(1229年),太宗窝阔台即位,刘敏负责朝廷的工程大事,改造行宫幄殿,太宗七年(1235年),又建起和林的万安宫,这些工程完成后,窝阔台特意设宴招待慰劳刘敏。
太宗十三年(1241年)春天,又让他出任极为重要的管理中原事务的行尚书省长官一职,并给了他一道特别管用的诏书:“卿之所行,有司不得与闻。”
不久,这道诏书就发挥了威力,和刘敏共同主持行尚书省事的牙鲁瓦赤性格暴躁,总想专权,于是他就派手下到处散布流言,刘敏拿出这道手诏给他看,牙鲁瓦赤才停止活动。
窝阔台知道后马上令人调查,最后罢免牙鲁瓦赤,令刘敏独任。
刘敏担任这一职务经过了定宗、宪宗时期,直到宪宗四年(1254年),才将这一职务交给长子刘世亨接替,自己则渐渐退出政治舞台,以画画为乐,刘敏善画墨竹,有《风烟夕翠图》传世。
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继位,并准备再次伐宋,刘敏带着病坐着车来求见,忽必烈说:“你有病,不召而来,想说什么?”
刘敏说:“我听说天子出巡,应该跟着前去,但是中原地广民贫,劳师远伐,恐怕不是好的计策。”
皇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于是刘敏就退居在年丰。
过了不久,忽必烈南征,路过年丰,刘敏入见,还没等刘敏说话,忽必烈就关心地说了一番话:“我太祖励精图治,亲身经历的也就剩你了,你年事已高,应该整理一下你的经验,为后世留下。”
深受战乱之苦的刘敏,没有阻挡住,也不可能阻挡住这场新的战争,没多久,刘敏返回燕都就去世了。
这就是刘敏的生平,看到他的一生,是不是感觉这个人就是开了挂?
当然,他开没开挂,韩孔雀是不太重视的,最多也就是羡慕一下人家的人生。
其实在了解了刘敏的过往之后,韩孔雀就知道了,刘敏虽然位极人臣,但他在元蒙之中,并不是一点顾虑都没有的,还有,像他这样的人,如果没有点手段,也不会活的那么潇洒。
所以,刘敏有点保留手段,也就可以想象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自己的堂兄,就给了他一个机会,也让他给自己的家族留下了一条后路。
一位在元代三朝为官,并且极尽荣华的人,谁也不会想到他会利用一名汉人工匠,而且这个汉人工匠还是他的堂兄。
通过他的堂兄,留下一些后手,而且还十分顺利的完成了,这些韩孔雀都是从那张藏宝图上看到的信息。
王大妈提供的藏宝图,虽然有用,但是没有大用,如果找不到成吉思汗陵,那么这张图就是废纸,但是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比如上面标示出来的灵庙就比较重要。
韩孔雀之所以知道这里不可能有成吉思汗陵之后,还来这里,就是因为这幅藏宝图,因为上面标记了一个位置,可能会有所发现。
当然,发现的肯定不可能是成吉思汗陵,而是刘敏的秘藏,韩孔雀肯定刘敏的秘藏在这里,但是藏宝图上却没有更加详细的记载。
这当然不是刘敏的失误,而应该是王大妈没有交代清楚,不管是故意的,还是时间长了失传了,韩孔雀都没有打算去询问。
那么刘敏的秘藏为什么会出现在这座遗迹之中呢?
这显然是刘敏的后手,而他害怕这个后手会害了家族,所以他这个后手没有交给后代子孙,而是给了堂兄,让他隐藏了起来。
秘密隐藏在成吉思汗的灵庙之中,普通人可是不敢进来,也没有办法进来寻找的,这是李敏的制约手段。
只要元蒙帝国还在,刘氏后人就没法来到这里寻找刘敏的秘藏,而没有了元蒙帝国镇守,那个时候,刘氏后人前来寻宝,就没有多少危险了,这是刘敏的小心思,这一点不用多想就能够知道。
王大妈给的藏宝图,其实是寻找李敏隐藏起来的信息的,而不是寻找成吉思汗陵,如果是寻找成吉思汗陵的藏宝图,如果这张图暴露了,那么整个刘家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这张藏宝图的目的地,就变成了成吉思汗的冬宫,甚至上面的地形图,都是冬宫的地形图。
刚开始韩孔雀以为这里是成吉思汗陵,所以没有注意这一点,后来没有找到陵墓,也发现这里是一座宫殿遗址,再想到刘敏,韩孔雀就知道了,他手中的藏宝图居然是图中图。
这张图是一张古代建筑图纸,各种建筑都有,地面上的建筑有,地下的建筑也有,任是谁看到这张图纸,都会是一处完整的建筑图纸,谁也不会想到,地面建筑和地下建筑是分属两座建筑。
等到韩孔雀发现刘敏主持建造了成吉思汗的冬宫,再结合灵庙周围的地形,韩孔雀才知道,藏宝图上面的地面建筑,居然就是成吉思汗冬宫,而地下建筑跟冬宫这里的地形根本不匹配,所以韩孔雀判断,地下建筑应该就是成吉思汗陵。
既然秘密隐藏在这座冬宫之中,韩孔雀自然不想放过,就算没有王大妈指引,韩孔雀也有自信找到。
之所以确定这里有刘敏的秘藏,因为在这张藏宝图上,还有一条隐秘的记载,那是一副墨竹一样的线条,而这处线条隐藏在了祭祀成吉思汗的大殿两旁的门柱底座上。
如果不仔细看,地图上的一处线条也不过是略微粗了一些,但是仔细看,却又像是一根墨竹。
结合刘敏善于画墨竹的特点,韩孔雀才会猜测,地图上形成墨竹的地方,就应该是秘藏的所在地。
而用墨竹标记出来的地方,应该就在祭祀大殿门柱下面的底座上。
门柱都知道,如果是石制的,应该是十分沉重的,而底座是支撑门柱的东西,应该是更加沉重和坚固的,最主要的是,这两个底座是隐藏在地下的,所以,就算地表的建筑全都毁了,也不会破坏到埋藏在地下几米深的石制底座。
韩孔雀猜测刘敏的秘藏,就藏在了这两个底座之中,而别人寻找这两个底座,却是不简单的。
先不说有没有人发现那两跟墨竹标记,就算发现了,要找到地图上标记出来的门柱底座,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这座遗址虽然不太大,但整个遗址的长度也达到了1500米,宽500米,遗址前方蜿蜒着一条小溪,整个遗址没有丝毫特别之处,与草原浑然一体,所以从外面看,什么特别之处也没有。
史书记载,成吉思汗共有三个宫殿,分别在冬春和夏、秋季居住,冬宫是成吉思汗最为重要的一个宫殿。
先前韩孔雀没有特别在意,所以没有认真查看地下的情况,当时他只是一扫而过,只要地下没有隐藏的空间,他就略过。
但是现在不同了,他要在这里找到一丝蛛丝马迹,自然要更加仔细,所以很快韩孔雀就发现了四层建筑物的地基。
第一层(最下面一层)厚60厘米,由沙土坯构成,韩孔雀用洛阳铲取了土,做了技术鉴定,发现年代在公元1155年-1270年间。
第二层高约10厘米,该层上有几个柱子的基石。
第三层只是在整个地基的北部留下一段约19米长的土墙。
看到这种情况,韩孔雀一家确定,这里就是成吉思汗的冬宫,因为这座阿布拉格遗址的地理位置和布局,与史书《黑鞑事略》的记载一致,所以韩孔雀认为这里就是成吉思汗的冬宫。
据《元史》记载,1229年元太宗窝阔台登基后曾重建成吉思汗冬宫;1235年,元定都哈拉和林,元太宗命人在哈拉和林修建万安宫。
这两个建筑同出自汉人工匠刘敏之手,第二层地基与万安宫的建筑样式趋同,所用计量单位也同为1尺等于31.6厘米。
据此,韩孔雀认为第一层地基是成吉思汗冬宫的地基,第二层是元太宗重建王宫的地基。
此外,地基的右边找到了许多秃角牛头骨,在左边找到约300匹马的肋骨,并且肋骨都很大。
经过鉴定,这些牲畜骨头与第二层地基同处一个时期,大约在公元1235年以后。
1235年元定都哈拉和林后,这里就可能被当成了一个祭祀地。(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