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读 > 我娘子天下第一 > 第五百八十一章也是老臣了

柳明志看着李晔诚恳的模样,目光复杂了好一会,手中的酒杯也变得举轻若重。

“陛下能够拾遗补缺,防患未然,臣心中甚慰也!

陛下虽然年幼,已经颇具明君之风范,假以时日,定然是流芳千古的盛世明君也!

既然陛下有问,臣必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不知陛下问的是哪一部的官员呢?”

李晔思索了一会,对着柳明志轻轻举了一下手中的酒杯:“自然是六部九卿所有官员!

姑父也知道,朕初登大宝,对于朝着老臣的秉性能力尚未太过了解,眼看着他们就该到了告老还乡的年纪了,朕心中忧虑万千。

离了你们这些栋梁之臣,左膀右臂,朕当如何像祖父还有父皇一样治理这偌大的江山。

故而,希望姑父能理解朕的苦心跟难处,为朕挑选一些后继英才,肱骨之臣来辅佐朕再创瑞泰盛世。”

柳明志举起酒杯跟李晔碰了一下,一仰头将杯中酒水痛饮下去。

“六部九卿!陛下这是已经做好了朝堂之上大换血的准备了啊。”

李晔神色复杂不已,默默的点点头:“姑父果然慧眼如炬,朕虽然心有不忍,却已经有了此等打算。

左右宰辅,左相魏永魏爱卿已经致仕,六部尚书户部尚书姜远明姜爱卿亦是如此,其余五部上到侍郎,下到员外参差不齐。

九卿之中,漏缺甚多。

朕若是再不及时为朝廷补充人才,一旦你们这些栋梁老臣告老还乡,大龙十万里偌大的山河岂是朕一个人能够治理的了得。

朕左思右想,年后打算亲赴左相,姜尚书他们府上,礼贤下士请他们入朝再为朝廷尽忠两年。

等朝廷班底稳固,五年之内朕打算一代新人换旧人。

不过朕也明白,此事不可操之过急,需要寻寻渐进,否则定然会引起朝野内外的恐慌。

朕打算一茬一茬的更换,挑选后继英才来补充老大人们告老之后的空缺。

只是朕执掌江山尚短,对于朝中的一些大才之人不甚了解,而姑父与他们朝夕相处数年乃是十余年,自然能够辨明其中扛顶之人。

所以今日朕才有此一问。

朕说句姑父不爱听的话,姑父虽然正值当年,却也三十有二矣,已经算是朝中老臣了。

还是辅佐睿宗,武宗以及朕的三朝元老。

若是没有人及时来接你们的位置,朕真的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为好。”

柳明志把玩着手中酒杯,似笑非笑的的嘴角扬起淡淡的苦涩之意。

“是啊,陛下说的不错,臣已经三十有二了,算是朝堂上最老的那一批臣子之一了!

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换旧人,挺好,挺好的。

陛下高瞻远瞩,臣佩服。”

“姑父,朕没有别的意思,您乃是父皇亲封的一字并肩王,需要世代镇守北疆,为国戍边,不能久居朝堂为朕排忧解难。

朕不止一次想把姑父调回朝堂之上,奈何朕又怕夏老爱卿上书抨击朕枉顾祖宗礼制,不懂尊重先帝。

如今也只能出此下策了。

再次希望姑父能够理解朕的难处啊。”

“陛下多虑了,臣理解,当然理解。

陛下莫要忘了,臣教导.....上书给陛下治国策第三策里面陈述的一句话。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臣身为臣子,自当为陛下,为朝廷肝脑涂地,效犬马之劳。

这是臣的荣幸,也是臣之本分也!”

李晔目光欣慰的点点头,转身拿过小德子手中的酒壶:“姑父,朕这个晚辈为你斟酒,谢谢你对朝廷不遗余力的效忠,还有对朕的悉心教导。”

柳明志双手托着酒杯迎了上去,毫不掩饰自己的目光朝着小德子以及周围的太监宫女扫视了几眼。。

“多谢陛下,臣斗胆了。”

李晔望着柳明志的目光,似乎反应了过来,知道了柳大少的意思,放下酒壶给一边的小德子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们殿外候着。

小德子恭敬的点点头,急忙挥着拂尘招揽着周围的小太监,小宫女们朝着殿外疾步而去。

小德子更是顺势带上了殿门。

霎时间,御书房中安静了下来,只剩下柳明志,李晔两人酒桌对坐。

柳明志端起酒杯,将酒水一饮而尽,低头沉吟了起来。

李晔见状也不叨扰,动作轻盈的夹着下酒菜细嚼慢咽,等候姑父的答案。

当夕阳的第一道霞光射进窗缝之时,柳明志缓缓的抬起了头。

“六部九卿,各司其职,各有不同,盛世吏部为主,战时兵,户为主。

眼下一统天下虽然近在眼前,然而何时能真正天下一统,犹未可知,陛下需将重心放到兵部,户部之上。

将来户部尚书一位,户部侍郎潘云可堪大用。

然而此时尚需磨砺两年,潘云,大才也,眼下却魄力不足,做事有些优柔寡断,陛下既然有再请姜尚书入朝之意,可让潘云在姜尚书手下多多学习,等姜尚书告老还乡之后,潘云定然可为陛下在户部独当一面!

至于总揽军事的兵部嘛,护国公张狂之子张默可用之。

此人魄力,手段皆是上上之选,且久居西域节制西域诸国,与朝中诸位同僚并无深交。

战事兵部尚书权威甚重,此人手段,人脉恰到好处,可接替宋煜尚书为陛下尽忠职责。

吏部,主百官升迁,贬谪,在朝中可谓是重中之重,任吏部尚书者需要刚正不阿,不会贪赃枉法,渎职卖官,且懂得审时度势避免刚愎自负。

现任颍州总督秦斌可以胜任吏部尚书。

此人自幼家贫,昔年书院进读之时,因为出身缘故,对官场之上那一套便深恶痛绝,却又不得不曲意逢迎。

故而,此人将来任职吏部尚书虽非独一无二之人,却也可以重点斟酌一二。

礼部尚书与宗人府,内务府职司天下教化,臣举贤不避亲,现礼部郎中齐良较为合适。

齐良与臣关系虽因为贱内齐韵的关系较为亲近,然而自入朝以来,与臣时刻保持间隔,身具雅士之风,今礼部左右侍郎,年事已高,数年之后,齐良可任职礼部尚书一职,协同宗人府,内务府帮助陛下行教化天下之事也。

工部尚书............”

柳明志滔滔不绝的讲述着将来朝堂之上各司各部的合适人选,李晔不知何时已经取来了宣纸朱笔,埋头记述起来。

这一刻仿佛又回到了昔日御书房君臣奏对,柳明志传授李晔治国策,镇国书的那一幕。

何等的君臣和睦。

何等的礼贤下士。

夜幕降临,柳明志最后一句话终于画上了句号。

而李晔也停止了奋笔疾书,缓缓的将朱笔放置一旁,李晔感激的望着柳明志。

“朕多谢姑父赐教。”

“陛下切莫如此,臣之所言,陛下可以为鉴,却不可为本。

世事变迁,白驹过隙,谁也不会一成不变。

这些人眼下适合臣所说的位置,不代表以后也会适合!”

“朕明白了,朕会将这份名册当成一份参考。”

“陛下圣明!”

柳明志望着殿中不知何时点燃的数支蜡烛,朝着殿外望去。

只见不知道什么时候天色已经黯淡了下来。

“陛下,天色不早了,臣也该告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