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读 > 晋末多少事 > 第七百二十五章 进逼安定

这些人,一般有家传学问、有扬名之心,但是凉州这个池塘实在是太小了,容不下那么多的鱼。

因此,或可为我所用。

吞并凉州的步伐,得加快了。

杜英的一举一动,本来就在众人的注视下。

现在看到杜英将目光落在凉州上,大家会意,旋即难免露出担忧的神色。

一道道目光汇聚在房旷身上。

隗粹也对着他眨了眨眼。

房旷皱眉,也只好硬着头皮说道:

“盟主,先吞氐秦,再下梁州,现在又着眼西凉,是否吃得太多了?这个冬天,用兵之频繁,已经让夏粮消耗太快,总还是要为来年春天做打算的。

尤其是现在西凉那边态度未明,甚至姑臧都许久未曾有消息传来······”

“就是因为没有消息、态度不明,所以余方才担忧。”杜英喃喃说道,“凉公张祚,此时在想什么?

战,还是和?”

“凉州偏远,路途不顺,情理之中,不过姑臧还有尊上坐镇,总不至于直接出了大乱子,更不至于大张旗鼓的和盟主为敌。”房旷宽慰道,“或许等来年夏收之后,我军可趁天气微凉,北上图谋凉州,但现在,未免着急了些,也可能会逼迫张祚狗急跳墙。”

隗粹也站起来说道:

“督护,非属下说丧气话,将士们久战疲敝,现在士气高涨,是因为胜利在望,但是如果拿下安定之后,再进攻凉州,恐怕有所不妥,到时候思乡之情、寒冷之意交加而来,王师恐难再战。

而且督护久不在长安,还是应当早日返回长安坐镇才是。或督护现在就可以返回长安,军中有我等在,荡平氐蛮余孽,还是有信心的。”

当时大司马和王右军走得匆忙,所以大家都知道,上一次长安的一轮交锋,远不是结束。

江左和荆蜀必都有后手,尤其是杜英现在崛起之姿无人能挡,他们挡不住也要想方设法下绊子。

所以众人还是很担心长安这根基之地的。

长安的钱粮乃至民政若落入江左和荆蜀之手,那么他们这一支孤军将会转眼士气崩摧。

杜英恋恋不舍的挪回目光,旋即沉声说道:

“灭氐,必须要万无一失,所以余定当随军而行!西凉,可以放在之后再议,只要先拿下天水,也等于斩断了西凉伸向关中的一条臂膀。而今,先攻安定!”

“诺!”在座文武,齐声答应。

——————————--

十二月十五。

天空飘着小雪。

王师自新平、北地两郡出兵,沿泾水向西北推进,于这日抵达安定。

由于安定位于泾水北岸,所以南岸的杜英所部在前,北岸的桓冲所部在后。

两日功夫,王师就已经肃清泾水沿岸的大小城寨。

而实际上早在王师从扶风北上的时候,苻坚就着手坚壁清野,城外大部分小坞堡中兵马、百姓,都集中在附近的城池之中,尽可能地避免给王师提供补给。

这也是为什么,当时杜英进入新平郡之后,有那么多世家家主,济济一堂。

苻坚的这个出发点自然是好的,每个郡府打一打阻击,既能够消耗王师的兵马,又能够消耗城中钱粮,最后王师拿下了城池,所得到的钱粮也不会很多。

但是苻坚还是高估了氐人兵马,尤其是那些汉人世家的守城决心。

苻生没死之前,他们还愿意战斗一下,当然也是因为对杜英和王师心怀担忧和恐惧,毕竟谁都不愿意贸然改变现在安逸的局面。

但是苻生死后,这些世家哪里还有打下去的斗志?

投降还可能活,打下去就只能死了。

尤其是王师还宣传新平一战的过程,并且明确指出,以辛家为代表的世家们,即使是反抗王师,最后王师也只是抄没了部分已经交给氐人的家产罢了。

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

并且王师甚至还鼓励这些世家们开办产业,继续赚钱。

这更让那些还摇摆不定的世家们欣喜若狂。

和王师作对,那会损失一半家产,如此一来,若我们直接开门投降,岂不是什么都不用损失了?

因此短短几天功夫,安定外围,乃至于安定北方根本不在王师兵锋之下的不少州府县城,都很自觉的换了旗帜,一副就等着王师派人来接收的架势。

更有甚者,联络的人都跑到杜英军营中来了。

有了这些人的鼎力支持,杜英不费吹灰之力就平定了安定以南所有地盘,并且渡过泾水和桓冲合兵一处,将安定团团包围。

同时,杜英甚至还有闲暇,让参谋司筛选名单,准备在这些世家之中也选拔一批人前往关中书院。

至于关中书院装不装得下这么多人,那是留守长安的人去头疼的。

关中书院享有极高的财政优先权,杜英相信谢道韫和罗含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安定城下,王师中军大帐之中。

“现在除了远在草原的朔方郡之外,其余氐秦州府,尽为我所有。”杜英端详着舆图上已经更改过的标志,激动的说道。

桓冲就站在沙盘前,听着刘波和隗粹以及参谋司的参谋们讨论安定围城战事,他也听到了杜英的感慨,本来下意识的想要提醒杜英,用“为我所有”这个说法不太妥当。

不过转念一想,杜英是此次北伐的大功臣,几乎一手囊括了主要的胜利,所以他想要逞口舌之快,也就随他去吧。

“氐人已然打算依托安定负隅顽抗,因此也没有围三缺一的必要,原本留出来的西侧缺口······杜督护,你觉得派谁前去比较合适?”桓冲皱眉盯着城西。

杜英听到他喊自己的名字,赶忙转过身,先笑着打趣道:

“幼子兄还是一如既往的称呼一声‘老弟’就是。”

桓冲却摇了摇头,认真的说道:

“之前称呼‘贤弟’,是因不知督护有经天纬地、力挽狂澜之能,所以称呼的轻浮了。

桓某素来敬佩强者,因此愿意尊称杜兄,而且此战,也理应是杜兄来指挥,是桓某的上官。所以岂有下官为兄,上司为弟的道理?”

杜英知道桓冲本就是这般性格,笑道:

“毕竟你我无纸面上的统属之令,所以不妨以表字称呼之,幼子兄以为如何?”

桓冲也就不再争辩,一副服从军令的模样:

“那便听仲渊兄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