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读 > 晋末多少事 > 第二百四十七章 与师兄并驾齐驱

王猛认可的点头,同时补充道:

“对于桓征西来说,这好像也不是什么坏事。”

“也对。”杜英一笑,“至少关中盟的家主能够变成一些地方的县令,就能够帮助桓征西减少来自于东南的威胁。”

桓温到底只是方镇,幕府之中也有不少人才,可是相比于世家云集、人才济济的朝廷,终归还是在这上面差了很多。

尤其是他南征北战,以武力发家,手下的杀胚远远多于文官。

这也是为什么桓温对于拿下关中之后的利益分配有所担忧。

他的官员不够,想要管理关中,自然就需要求助于东南,到时候自己的利益自然就要分给朝廷、让朝廷白捡便宜不说。

而且朝廷如果趁机派遣一些当世名流、方镇大员前来,直接坐镇长安,那么假以时日,长安、关中,到底是谁的天下,恐怕还真得两说。

朝廷的底气就在于人多,而且是文官多。

所以现在作壁上观、丝毫不慌。

知道桓温有来寻求支持的时候。

因此如果关中盟能够尽可能的帮助桓温支撑起来地方的统治,那么自然就能缓解桓温面临的压力。

关中盟的利益,现在和桓温是一致的,不会说直接翻脸。

不过从长远来看,和谢奕好到穿一条裤子的杜英以及关中盟,到底是桓温的朋友还是敌人,恐怕还得两说。

就要看桓温站在什么角度上来看问题了。

“等到此次功成之后,试一试。”王猛果断的说道,“师弟已经被授予‘督护’职位之事,则也可以告知盟内。”

试一试归试一试,刚才提到的担忧还是在的。

“还请师兄明示,如何安稳盟内人心?”杜英径直说道,王猛明知道有这样的影响,仍然还决定这样做,自然说明他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王猛微微侧头,看到周围跟随着他们而来的关中盟士卒都是保持警戒状态、向周围散开,并没有人注意这边,这才压低声音说道:

“师弟未免多虑,此事代表关中盟成为王师,名正言顺,本身就是喜事,师弟应该高兴。”

“但······”

“各家家主,或有焦虑,但是绝不会在这个时候就直接显露出来。”王猛径直说道,“师弟当局者迷,却忽略了,现在的关中盟,已经远不是一家家自己说了算的关中盟了。”

杜英若有所思。

王猛继续说道:“各家都已经和关中盟捆绑在一起、难分彼此,师弟觉得,就算是这些家主们会有意见,难道就会现在发难么?”

“那之后······”

“师弟直接表明刚刚所阐述的态度,拿出来足够的诚意,那么大家就算是想要发难,至少也要等你这个盟主背信弃义的时候吧?”王猛接着说道。

杜英恍然,的确,自己只是想着这样是不是会触动到各个家主的利益,却忘了,家主们也得维护家族的利益。

所以关中盟向前走,家族的利益也跟着得到保证,他们自然不会贸然有所行动。

他们肯定是愿意等,也愿意相信杜英的。

如果杜英连这点儿把握都没有的话,那他也不用当这个盟主了。

接下来,就要看桓温的了。

若是桓温大方的给了,那关中盟就算是真的为桓温效力又如何?

而桓温就连一些县令职务都藏着掖着,那自然摆明了说明其不相信关中盟。

那杜英这个督护,当着还有什么意思?

难道不怕桓温再用些手段,直接把他的兵马也一起给骗走么?

杜英对着王猛拱了拱手,而王猛并没有坦然受下,只是默默注视着杜英,看的杜英有些奇怪:

“师兄?”

“师弟,现在师兄作为旁观者,尚且能够帮你看得清楚,可是等之后咱们师兄弟都在局中,你且说,又应当如何看得清楚呢?”王猛担忧的说道。

杜英愣了一下,师兄,你想的有点儿远吧?

更何况有你这个货真价实的位面之子、活诸葛在这里,难道还有什么看不清的。

历史的教训告诉杜英,听王猛的,准没错。

苻坚大概会深有同感。

王猛自然不知道这些,但也自失的一笑:“师兄多虑了。”

杜英则握住王猛的马缰,和他并驾齐驱,微笑着说道:“不管是风雨还是刀剑,纵然你我师兄弟都在局中,那一头撞过去便是,大不了一起死。”

“晦气。”王猛翻了翻白眼,“咱们就不能把挡路的都撞死么?”

杜英登时哈哈大笑:

“听师兄的!”

王猛一摆手:“罢了,且不提这个。桓征西的任务,师弟又认为应该如何做?看尔胸有成竹,可是已有腹稿?说于师兄听听?”

“保密!”杜英登时嘻嘻笑道,“到时候当让师兄眼前一亮便是。”

王猛撇了撇嘴。

杜英虽然已经有了想法,甚至是还算完整的计划大纲,但是想要在短短一两天内落实,又谈何容易?

当下,他狠狠地一抽战马:

“事不宜迟,当速速返回。”

看着杜英绝尘而去,王猛亦然应道:

“是也!”

接着,他也有样学样,战马嘶鸣,骤然加速。

不过王猛很快想到了什么,扬起手,声音都有点儿变调:

“师弟,师弟!且等等,为兄骑不了那么快啊!太快了!”

风吹散了他的声音,也遮盖住后面亲卫们的呼喊声,甚至还有杜英没心没肺的笑声。

看着王猛抱着马脖子,惊慌的样子,亲卫们亦然面面相觑。

一向淡然、仿佛智珠在握的军师,在盟主面前,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形象破灭。

寂静的原野上,一前一后两道身影策马飞驰。

而月色泼洒下来,沉静如水。

——————————-

南阳,同一片月色下。

谢家产业坐落在城南。

距离南方稍微近一些,虽然可能并没有什么用,但是总归是让人心中稍微安定。

此时的谢家粮店,一片灯火通明,车马往来,络绎不绝。

相同的场景也出现在大街上其余粮店中。

都是为北伐大军准备的。

“大娘子这边请。”前面引路的谢家管事名为谢常,但是此人一点儿都不平常,能够坐镇南阳这等边境城镇的管事,当然也不可能是寻常之辈。

谢常已经五十多岁了,快到了要退下去让位的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