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读 > 穿书后我从奶妈转职当剑修 > 第155章 白嫖的都是剑修

……

(1点钟后huan章,请小天使们稍等片刻。)

……

……

……

大多数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无论我做什么都是为了你好。

“我当众嘲讽你是为了你好,怎么不见我嘲讽隔壁二狗子”

“我这么骂你是为了你好”

“我逼你学xxxx是为了你好”

“我不让你养宠物是为了你好”

“我当众给你一巴掌也是为了你好”

“我把你最喜欢的玩具送人是为了你好”

“我不让你谈恋爱是为你好”

“我让你早点结婚是为你好”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你不能拒绝”可是所有以“为你好”的名义强迫孩子接受的,很多都是源自于父母曾经不成功的经验,他们渴望从自己孩子的人生中获得满足。

比如他们自己不善于交际性格木讷导致失去工作上晋升的机会,就会要求自己的孩子要性格开朗,对喜欢独处的孩子各种不满;

他们读书的时候没有考上大学,就会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学习成绩很好,对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各种厌弃;

他们自己当初被下岗了,就会要求自己的孩子入体制,对在外面东奔西跑工作的孩子各种嫌弃;

大部分的父母确实都是为了孩子好,拦着堵着控制着怕孩子摔跟头,但是总要自己摔的鼻青眼肿的才记忆深刻,才懂得正确的道路应该如何去走;而父母以自己的打着“为你好”的名义插手孩子的人生,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

为了你好是世界上最烂的理由,它总是让犯错者站上了道德的制高点。父母总是功利地告诉孩子对和错,却忽略了孩子的喜怒哀乐。在我小的时候,我爸妈认为我能吃饱能穿暖就该满足了,而且什么都不用操心,理所当然要考个好成绩;对他们来说,学习好热爱做家务从不跟他们顶嘴就是懂事。长大后,他们赞美朴素,自家小孩不打扮不注重外表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只要我表达出丝毫爱美的迹象都会被他们打击和讽刺。

最糟心的事是我妈热衷于把我所有不好的事奔走相告的告之亲戚朋友,每次看到他们,都感觉别人看我的眼神都很微妙。

我试图劝我妈不要那么大嘴巴的时候,她就会义正言辞的跟我说她绝对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我再进一步的肯定是她说的时候,她便一脸不高兴:“说你几句怎么了,你怎么那么玻璃心,你这么一直跟我说是想我跟你道歉吗?”我顿时哑口无言。

见过很多例子,许多父母不会对自己的刻薄语言感到抱歉,什么难听的话都说的出来;却没有意识到自身不妥当的语言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伤害,有些甚至会摧毁孩子的梦想。且喜欢矢口否认自己的一切错误,放大自己的一切功劳;一边让你偿还一边跟说亲情的伟大。

在他们的看来,自己的孩子就必须贬低。别人夸你赞美你都是说好听的话哄你开心,只有父母才会说你的不是,所以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只要你想做任何事,他们的第一本能反应就是否认,否认再否认。

这是中国普遍父母的行为,就算知道他们心里不是这么想的,也知道他们还是觉得自己不错的,但是听到尖锐到刻薄的话,心里还是会觉得很难过,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为了承受各种打击的,稍微跟父母提一下,他们就会认为你玻璃心。

他们始终觉得子女终归是子女,无论自己怎么干涉子女的人生,都不会跟自己断绝关系的。在这层认知下,他们就会肆无忌惮试图控制的孩子,对孩子发号施令,而不会选择倾听。

父母给了自己生命,含辛茹苦的养大自己这是不可置否的,我们也是打从心里爱自己的父母,也希望能报答父母。

但并不代表着我们就愿意被打击的体无完肤,说句直白的话,正因为我们在乎父母,所以来源于父母的情感控制才有效。生而为人活着本来就够难了,每天都拼尽全力不让自己奔溃。我们需要更多的是父母的鼓励,而不是各种打击自尊觉得你这不行那不行的话语。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给规划好的路线走。

大学毕业后你想要当一个自由撰稿人,然后,自然而然地谈一场恋爱,和自己挑选的另一半结婚,这个时候父母就会跳出来否认掉你的想法,他们认为你当自由撰稿人根本养活不了自己,希望你能考个公务员,然后跟他们给你介绍条件还不错的男生结婚生子;

如果你拒绝了他们给你建议,沟通无效后,他们就说巴拉着“养大你不容易,现在连话都不听了”,一把不孝的帽子就扣了下来。我有个朋友现在不过是二十多岁的年龄,毕业两三年,单身。然后她妈妈从她毕业那天起就一直给她物色相亲对象,她每次能推则推。她跟她妈妈沟通:“我不想接受相亲感觉自己好像傍晚时分在肉菜市场卖不出去的,等了一波人的挑挑拣拣”。

可她妈妈却认为她自身的条件不怎么的,必须要通过相亲才能找到一个好一点的对象。我朋友听到这话的时候不知道该做什么反应,她从来不知道在她妈心里她只能通过相亲才能找到对象。“我知道她是为我好,这是这种好来的太沉重。”

除此之外,父母还特别热衷于拿自己的孩子进行对比。

比如

“你看你同学不止钢琴考了10级学习成绩还第一,而你就知道整天打游戏”

“隔壁家的王小丽孩子都两了,你到现在连对象都没有”

“你看你刘叔叔家,他家儿子又带他们去旅游了,人家怎么那么厉害,挣大钱,你呢?”

“当初让你考律师吧,你非要去读什么文学,看看你以前的同学,都当检察官了,你还什么都没有”

诸多类似如针扎的话,扎的身心疲惫

我们真的很爱我们的爸爸妈妈,但是我们又绝不可能全盘接受他们的观点,当矛盾产生的时候,即便我们坚持我们认为是正确的事情,但是当面对或是愁容满面或是气愤不已的父母,我们仍然不断的质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