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读 > 似锦华歌 > 第193章 手忙脚乱

说的是真实想法。

第一,她不姓柳。

第二,跟“身份”有关,不便挂上“柳宅”的牌匾。

此事随口一说,打个哈哈就过了。

请蔡戌则进来后,还没找人倒个茶水,已经开始说起学堂来。

由于没有只是把蔡戌则当做一个“债主”,所以,她把关于学堂的事,跟他说了一部分,仅仅是一部分而已,蔡戌则已听得双眼放光。

“蔡兄觉之如何?”

“实在是……”蔡戌则看着她,又是摇头,又是点头,最后竖起大拇指来:“实在是佩服,蔡某人不得不佩服。”

“蔡兄谬赞。”

“柳掌柜的这些想法,简直是天马行空,世间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想法重要,更重要的是人。”

“我明白你的意思,真是要多多向柳掌柜学习。”

她继续说道:“有好的想法,没有合适的人,事情成不了,而这样合适的人,只有一个两个,难以成大事,志同道合者,如沧海遗珠,想要拼凑到一起,自然是一件难事。话又说回来,像蔡兄这样的人,世间难得一遇,来,我敬你一杯!”

话说到了这里。

却只有空杯子。

“哈哈哈,先欠着。”放下杯子,她说起另外一件事:“原本打算过几日去拜访蔡兄,哪儿知,今日就见到了你,好巧不巧,那就我先把正事说一说。”

“请讲,在下洗耳恭听。”

“桃夭铺子,关了是关了,但在淮安还是有些业务。”

“柳掌柜是指繁花坊?”

“除了繁花坊,锦绣阁,青央楼都有些业务,没卖洗涤皂,是新改版的香皂。去年的时候,蔡兄不是拿了一批给东洲那边,我是想问问,看没有机会再次合作。”

“这个事。”蔡戌则犹豫了一下,续道:“听闻,我暂且不知真假,淮安市坊售卖一种香皂,打的是桃夭的招牌,可东西却远赶不上原先的品质。”

“除了我先前说的那些地方,其他地方卖的香皂,的确不是出自我这里。”

“这件事……确有影响。东洲那边,无论是桃子茶,洗涤皂,还是香皂,都是卖给有钱的主儿,桃夭铺子出事以后,我那亲戚就停了这些,做买卖讲究一个信誉,不能因为这些砸了自己的招牌。”

“我明白。”顿了顿,她起身道:“我光这儿说,还没给你倒杯水。”

往外去。

碰见打扫院子的洪大婶,请她倒了茶水端了点心过去。

等她回去时,端了个木盘。

“这些是?”

“改良后的香皂,你可以先看看品质,另外,这是新品,浴盐,的确是盐,但不是食用盐,一定不能入口食用。”

“浴盐?”蔡戌则拿起瓷瓶来:“有何贡献?”

“具有缓解疲劳的作用,可用于日常泡脚,亦可沐浴时使用。浴盐,目前没有大规模生产,但有一部分存货,等我解决了山寨的问题,香皂,浴盐,应该就难以有仿制品了。”

“如何解决?”

“还在想办法。”

“倘若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咱们大可将东西卖到大唐每个角落里去。”

跟蔡戌则聊了一阵,他同意先跟亲戚谈一谈。

蔡戌则答应下来,她就觉得希望很大。

“希望……渺茫,姐,你……你还是帮帮他吧。”

芳草面露难色,连着叹息好几声。

“你怎么?”她问芳草为什么要她帮董杏林。

芳草叹气:“不然,他借那些个钱,什么时候才能还上?”

“呃……我跟他说,前期的钱,都算我的。”

“算你的也成。那你更得赶紧去看看了,再等几天,铺子门前的草,怕是能长到膝盖那么高咯!”

“有那么夸张?”爱看书吧

“你自个儿去瞧瞧。”

杏林医馆支起来以后,董杏林委婉拒绝了她的营销策略,ok,没问题啊,让他自己去折腾啊。

可他又陷入了沼泽。

大家都有事要忙,没空搭理他,除了时时刻刻惦记“钱”的芳草。

杏林医馆没病患,没收入,铺子却有租金,药材早晚有一天会坏掉,他本人也要吃饭——哪一样不要钱?

芳草看热闹看了两天,忍不住了,亏下去那不还是他们的嘛?

“我现在就去。”

等她到梨花路时,快至午时,就是上午十一点,梨花路的客流量还是不错,晃眼一瞧,二三十人,其中五六个刚从美人坊出来。

周胜就在门口:“娘子们好走。”

周胜一身崭新,瞅着干净,清爽,细看五官,还是有几分“姿色”。

他看了她一眼,转身往铺子里去。

她径直走向斜方的杏林医馆。

还没走拢,铺子里飘出一股子药味。

不自觉,觉得苦涩。

往里瞅上几眼,董杏林正在教他的药童学识药,哪个药叫什么,哪个药放在哪个柜子里。

她走进去,指了指窗边:“把炉子灭了。”

“为,为何?”

“太苦了。人生已如此艰难,为何要踏进一间满是苦涩的铺子?”

“这里是医馆啊!”

“又没有病人,你熬药干嘛?”

董杏林支支吾吾半天,才低声说道:“隔壁铺子的伙计,托我给他老母亲,熬三副药。”

“给钱吗?”

“他给了我一些柴火。”

“知道柴火多少钱嘛?”

“这个……”

“一捆柴,十文钱。”

“这……不能,不能见死不救啊?”

“没问题啊,你有其他收入来补这个漏洞,那就可以了。”

“对啊!我……可是……你再帮帮我吧。”

“你不是说别人都这样嘛?”

董杏林赶紧去灭了炉子,回来笑着说道:“确实是太苦了。”

“你去拿纸笔来。”

“好。”董杏林拿了纸笔在她面前。

“你给我干嘛?放那里。”她指着柜台,一边往柜台去:“我怎么说,你怎么写。”

“你说。”

“杏林医馆试营业期间,女病患前来问诊,一律不收取诊费,药费便宜一成。”

“试营业期间?”

“重写,改成,新铺开张,一月之内。”

董杏林写好后,问道:“一月之后?”

“一月之后,诊费半价,药价恢复正常。”

跟药行不同,医馆是有大夫坐诊,据她了解,诊费比药费贵多了,而大夫又少,所以药行多于医馆。

一般病人,普通毛病,熬的过去就熬,熬不过去,都是从哪儿得到一个方子,跑去药行抓药,药行掌柜经验丰富,自然也能对症下点药。

有没有效,那就管不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