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读 > 明天子 > 第三十五章 精简少府

第三十五章 精简少府

也先的动作没有任何遮掩。

甚至也遮掩不了。

毕竟他麾下各部落不知道有多少人怀着各样的心思。故而在也先在肇州表露出要南下意图的时候,就要不知道多少锦衣卫,日夜兼程,狂奔向北京报告这个消息。

就在三日之后,朱祁镇就知道这个消息了。

朱祁镇大吃一惊。

其实也先对明军的进度感到吃惊的同时,朱祁镇何尝不对也先的速度感到吃惊。

也先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将在脱脱不花的所有儿子都斩尽杀绝,包括他姐姐的儿子,黄金家族嫡系已经没有一个男丁存活了。

这个速度,已经让人感到吃惊了。

不过想想,在草原之上,没有那么艰难的攻防战。追逐战虽然辛苦了一些,但始终有尽头的。

明军在草原上是人生地不熟的,故而蒙古人是有地方躲的,但是对于蒙古人本身,草原虽然广阔,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容身之地。

甚至最后这些人是准备南下,投奔大明,最后被也先杀死在河套。

这还在情理之中。

但是也先大战过后,不顾疲惫,立即发动东征,就让朱祁镇更加吃惊了。

从平叛开始,到现在也先本部已经转战数千里了。从春天打到夏天,虽然不敢说人困马乏,但是状态决计不好。

常人的决断,就应该是修整一番。最少一两个月之后,再次征战。

但是也先却根本不敢这些,径直南下辽东。

真不知道,他那里来的自信。

朱祁镇立即召集内阁与五军都督府在武英殿商议。

这情报一传给下面大臣,陈循心中一动,立即出列说道:“陛下果然英明神武,如此看来,朝鲜李逆与瓦刺之间,必有勾结,如果不是陛下当机立断,大军讨伐,一旦李逆联合瓦刺,辽东与海西就危险了。”

“吾皇英明。”

朱祁镇听了。心中暗暗苦笑。

虽然这马屁拍的朱祁镇很舒服的。

但是其中有大量倒因为果的事情。比如到底是,因为大明讨伐朝鲜,让朝鲜不得不与瓦刺勾连,还是朝鲜先与瓦刺勾连,才被大明讨伐。

朱祁镇觉得,事实是前者。

李瑈没有那么蠢,毕竟海西镇建立之后,朝鲜与瓦刺之间根本不接壤了。更多时候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但是陈循这一通马屁,也不是没有意义的。

他是在定调。

定什么调,定下来,这一次瓦刺

大举南下,决计不是陛下力主东征搞出来的,并非陛下决策失误。

所以,写在史书之中,写在朝廷公文之中的,只能是后者,也就是朝鲜与瓦刺勾连,李瑈不忠不孝不悌不臣,十恶不赦,令人发指,才使得陛下大怒,下诏征讨。

虽然,朱祁镇不觉得在灭朝鲜这个决策上,他有什么失误的地方,但是他对陈循这番忠心,也只能笑纳了。

只是觉得首辅大臣,不要将心思搞到这些小道上才是。

朱祁镇说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益,瓦刺大军数日就要到辽东,我们当如何应对?”

“陛下。”石亨说道:“臣多年在海西,知道海西与辽东的根底。”

“海西镇乃是新建,总共有战兵三万上下,虽然临战可以征召民兵,但举海西之壮丁,也不过不是十万人。”

“其中最为精锐的,就是金将军所部。”

“而今海西的确空虚。”

“辽东镇也相当空虚,辽东镇战兵,有六万五千人上下,而今大多都从征朝鲜,除却战兵,尚有同等数量的屯兵,驻守边墙一线。”

“这些士卒都是在各城堡驻守,虽然战斗力不如战兵,但是也足有谨守城池。”

“只是如此一来,辽东镇就陷入全面被动局面之中。”

“臣请战。带本部人马驰援辽东,海西。”

“从京师到山海关,并不远,十日之内,臣就到辽阳。”

石亨目光炯炯的看着朱祁镇,眼睛之中,散发着光芒。就好像是野兽看见了猎物一般。

京营各位将领纷纷请战,除却孟瑛之外。

朱祁镇轻轻咳嗽一声,众人立即安静下来,随即朱祁镇问王骥,说道:“王老先生,而今这局面,你是什么意见?”

王骥说道:“圣明不过陛下,而今朝鲜之战,连战连捷,为山九仞,万不可功亏一篑。所以不管什么办法,也不能从朝鲜撤军。如此增兵辽东,已经成为必然。”

朱祁镇心中也明白,征东军的主力,就是京营与辽东镇,而辽东镇的士卒家都在辽东,一旦辽东大乱的消息传到军前,说不定会弄出什么大乱事来。

所以,而今的局面,辽东也要保,朝鲜征东之战也要进行。

而今经过了鸭绿江一战,平壤之战,两次大战,还有咸镜之战,水师南下清扫朝鲜水师残部的战斗,大大小小的战斗之下。

大军已经兵临汉城了。

与汉城已经只有一江之隔了。

而朝鲜南方,也风起云涌,有支援汉城的军队,也有各地方长官拥兵自重。

刻朝鲜已经到了解体的边缘。

如果就此退兵,且不说之前的胜利成果都付之东流,只说一点,大明第一次没有灭了朝鲜,李瑈的声望就会触底反弹。

大明想第二次东征,决计没有今日这么容易了。

所以,万万是不能退的。

所以,支援辽东海西已经成为必然。

王骥说道:“只是而今有一处难处,那就是朝廷钱粮不足。”

朱祁镇听到这一点,立即皱眉,他似乎发现,在打仗上面,他从来没有钱粮充裕过,他为北伐准备的钱粮,大部分都消耗在赈灾,水利之上了。

一说起钱粮的事情,武英殿之中的大官们,也纷纷沉默起来。

朱祁镇忍不住长叹一声,说道:“难不成,用周先生旧策,先将河北,山西,湖广,河南,的府库存银挪用一下?”

周忱当初坚持,要将挪用的款项发还地方,这是一笔数目在数百万两的银子。再加上征税其实也是一直在进行之中,夏税是放宽到秋季,秋税放宽到来年三月,一般上地方上始终都存着一笔,准备向朝廷转运的钱粮。

刘定之说道:“臣有一计,可解陛下之困。”

朱祁镇说道:“先生请讲。”

刘定之说道:“臣长期主持少府,毕竟将各地工坊都划给少府负责,但是以臣看来,有些工坊的确如同鸡肋一般。派人主持,缺乏人才,不过不派人主持,又是浪费。消减掉,但是朝廷的确是会用的。”

“臣一直想将这些工坊扑卖掉。一切顺利的好,估计能够凑足三五百万两银子。”

朱祁镇大喜过望,说道:“卿细细说来。”

虽然拍卖国有资产,是一个败家子的行为,但是在这个时候,朱祁镇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而且在历史上,这也不是第一回来,如果细细数来,汉代,宋代都有类似的行为。

而今朱祁镇,只想要搞到一笔钱。

刘定之立即细细说来。

其实刘定之对这些鸡肋早就不顺眼了。

少府是刘定之一手打造出来的,合兵宫中,兵部,工部,等很多作坊。兵部,工部的作坊,还好一点,宫中很多作坊,让刘定之早就不顺眼了。

特别是刘定之一心要搞大生产,大分工。但是宫中有很多作坊,都是供大内使用,也仅仅供大内使用。每年产量就那么一点点,提高产量也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占据大量的人员。

特别是在刘定之扩充钢铁,纺织,采矿,瓷器,兵器,等几个大产业时候,常常感到人手不够,看这些作坊,就更加不顺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