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读 > 明天子 > 第八章 断事官

第八章 断事官

只是王骥退步了。朱祁镇还是遇见了难题。

那就是没有人选来当这个断事官。

五军都督府断事官应该是五品官,下辖五司,分别隶属五军,是七品官。至于下面小吏什么的,就不用说了。

王骥倒是推荐了人选,朱祁镇一看,清一色的能臣干吏,甚至很多都是从刑部直接调过来的。

只是朱祁镇想要是五军都督府断事官,而不是刑部派往五军都督府特派员。

朱祁镇自然是不肯的。

想来想去,就想道了王越这个人。

王越乃是大名府浚县人,与端木家同乡,端木家主端木瑞就在少府体系里做得风风火火的,正统十三年,王越上京会考,但是不第。他不想回家,于是就投奔老乡端木瑞。

端木瑞虽然今非昔比,世袭五经博士,并在少府之中权力很大,但是依然是很喜欢读书人,王越又是家乡来了。

自然亲自接待,一见之下,就大为钦服。视为好友,将让他在端木家住下来了。

王越很好奇少府之中是做什么的,端木瑞就私下带领王越进入少府参观。王越一见之下大感兴趣。

王越从小就是慷慨激昂,好边事,他在端木家的那一段时间,参与了不少少府的事情。

后来,瓦刺入寇。

端木瑞忙不过来,就请王越帮忙。王越先帮了一阵子忙,理清头绪之后,猫儿庄之败发生了,朱祁镇下了罪己诏。

那个时候京城之中一片沸腾,一方面是万万没有想到会败这么惨,另外一方面皇帝下了罪己诏,士子们心中都不舒服。

王越这个时候对端木瑞说他要从军,报效国家,雪君父之耻。

端木瑞再三相劝,但是王越执意如此。

端木瑞只好给王越找了一个门路,安置在孟瑛军中了。

因为王越是举人出身,特别被看重,直接安排到了百户,而且不用上战场,是负责后勤。

如果仅仅是这样,王越仅仅是军中厮混一段时间,然后就回去继续考进士了。

在黑山之战中,王越给上司建议,带着千余羸弱之兵,押送粮草干粮越过大半个战场,为将士们送上一餐热的。

黑山之战,打了两天左右,特别是第一天,从早打到晚上。

蒙古人都是饿着肚子,要么吃冷食。而明军能吃上一口热的,这一点点的差距也是能反应在战斗力上的,

事后王越自然被封赏了。

之前也说过,总

体来说,黑山之战的战功封赏有虚高的倾向,这种倾向也大大帮助了王越,王越直接挂上了千户衔。

被推荐到了武学。

王越正统十四年入武学,正统十六年就以武学第一的成绩毕业了,被朱祁镇带在身边三个月。

当然了王越第一名,并不是他的武艺能比得过同学,而是他的文章太好,又善诗文,比起罗通的文武双全,还要胜上一筹。

但是王越的资历,远远没有到五品官的地步。

甚至如果按朱祁镇的想法来做,这五军都督府断事官,在未来会水涨船高,甚至成为五军都督中的佐贰官,仅在中军都督之下。

王越的资历更不够了。

朱祁镇想来想却,就只能让王越以五军都督府稽仁司主事的身份,假五军都督府断事官。

稽仁司乃是五军都督府断事官下辖五司之中的第一司。虽然名位上有些低,但是实权上一点也不逊色。

而且朱祁镇折中用了王越,才知道王越的能力过人。办事能力特别强,秉承朱祁镇的意志,将断事官给铺陈开来。

是的,并非仅仅只有五军都督府断事官这一点点人。而是一个体系。

朱祁镇五军六营之中。千户级别都有一名断事官。

从千户一直到五军每一个级别的主将身边都有一名断事官, 而王越本身也要承担中军断事官的职能。

虽然一时间王越麾下没有大量合格的断事官,毕竟在军中识文断字的人少之又少,于是王越大量启用武学学生。

整个断事官体系几乎是武学学生充斥。

这正合朱祁镇的意思。

想想也是,武学学生的文采,与进士出身的大臣相比,那是根本没有办法比的,但是处理简单的军法,还是能做到,而且而今也不是打仗的时候,出现的案例都有一些共同性,没有多复杂的。

如此一来,断事官体系在京营之中建立起来了。

虽然各大将领对军法处置的结果,还有很多建议权,但是最终结构,还是以断事官的决断为主。

军中风气立即好了很多。

再加上京营之中远超卫所军的饷银,要知道在卫所体制之下,每一个将士所得到的饷银,不过是月粮与行粮。

所谓的行粮,就是行军时候的口粮,所谓月粮,不过是在外驻扎时候每月发的粮食,规定的是一石,但是有时候仅仅发几斗。

要知道粮食最便宜的时候,二百五十文一石,一两银子就能卖四石。

一般来说,一

个壮汉能日食一升,十升是一斗,十斗是一石,按理说一石粮食能够一个人吃一百天。

但是其他花销算不算?一旦算进去,再加妻儿老小,估计是连吃都吃不饱的。

为什么这么少,就是因为卫所的收入更多是田地,而不是军饷,或者说田地的产出代替了军饷,甚至兵器也有很多是自己打造的。

但是随着卫所制度的崩溃,每一个士卒拿到手中的东西只有更少,屯田的产出,不会上交给朝廷,会用来养下面人?

根本不可能的。军户仅仅是饿不死而已。

其实大明朝很多地方的百姓,过着与军户差不多的生活,有很多人野菜都吃不饱。但是这些人是当兵的,骨瘦如柴,如果能打仗?

如何能训练。

所以朱祁镇士卒每月饷银一两,一年下来十二两,军中粮草盔甲武器乃至伙食都是军中负责,每月养兵费用在五十万两上下,一年下来六百万两。

这么大的财力支撑,并朱祁镇时时刻刻将报仇挂在嘴边,很多将领常驻军中。各部人马训练的非常严苛,三年下来,京营的能力已经达到巅峰了。

各种战阵,大家都很熟练。再训练下去,也没有什么用处了。这个时候是需要真刀实枪打上一仗,才能知道有更好的提升。

毕竟京营之中有近半都是没有见过血的新兵。

所以,朱祁镇需要一场战争。

但是因为财政问题,他不可能与瓦刺动武,甚至他心中隐隐约约有一点担心,担心主动进攻瓦刺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子的?

猫儿庄之战给朱祁镇带来教训就是,永远不要觉得一定会胜利,战场之上什么事情都会发生。

主动进攻,还是让朱祁镇心中没有底。

但是如果长久不打仗,朱祁镇担心军中这股训练热情是无法延续下去,更不要说对京营的改革已经告一段落了。

接下来军制方面的改革,就要由京营向四方推动了。

这一点上,京营乃是五军都督府都是朱祁镇的助手,无他,朱祁镇既然要将改革推广开来,自然是有一部分人失去他们原来的位置,又有部分人代替他们。

失去原来位置自然是当地的地头蛇,但是什么要代替他们自然是京营出身的将官。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就是朱祁镇需要一场战争,不,不仅仅是一场战争,还是一场胜利,有这一场胜利最后盾,今后的改革才能顺利的推行下去,如果长久和平下来,这改革反而不好推广了。

特别是对于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