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正阳门下
正统五年腊月二十三日。
小年。
朱祁镇这一次起的很早,却没有却上早朝。
因为阅兵一事,朱祁镇免去的早朝。
此刻他身穿的却不是皇帝正装,而是一身戎装。
一身金光闪闪的盔甲。上面有很多浮雕,手腕上有虎头吞口,双肩有游龙浮雕,至于其他地方,小细节的处理。更是好像是艺术品。
不要看这金光闪闪就不能作战了。
这个盔甲,是大内工匠照着太宗,宣宗的盔甲,为朱祁镇量身定制的。外面的金色也不过是鎏金而已,内里却是百炼精钢,分量不轻。
朱祁镇到底还是没有长成,虽然看上去有大人的体格,但是身形还是单薄了一些,如果不是朱祁镇从小练习骑射不断。恐怕穿上去,走路就有些不方便了。
即便如此,朱祁镇也觉得身形就好像是被禁锢了一般,走起路来,很是不方便。
王振也是劝说过,要不要将盔甲之中的甲片抽出来一些,从外面看,决计是看不出一点端倪的。
但是朱祁镇却不愿意。
这一身二三十斤的盔甲虽然重,但是比得上大明江山之重吗?
朱祁镇这数年来,他已经习惯了。
他甚至觉得,作为皇帝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英明神武?是权谋超群?不,是承受压力。
他已经习惯了。
朱祁镇大开皇宫正门,却见无数道门阙在号角声之中层层叠叠的大开,阳光照射在红门铜钉之上,分外威严。
三百乾清宫侍卫,一个不少都护卫在侧,他们都身披盔甲,头插天鹅羽,左右护持,甚至马匹与马匹的间距都一丝不差。
这三百人,大多是将门勋贵子弟,要么就是从百万军中挑出来的高手。即便是勋贵子弟,没有两把刷子,也在这里留不住。
他们的每一匹马都是精心挑选的御马,每一副盔甲每一副兵器上面都刻着“御用”。全部是大内能工巧匠打造出来的。
皇宫午门之前,却有黑压压一大片人等候着。其中文武鲜明,武将以张辅为首,都是一身甲胄,身边还有数名家丁。按公侯伯的等级不同,能带的家丁也不同。
而文官这边,大部分文官也都是骑马的。除却一些年老的大臣,如杨士奇杨溥这样七老八十的,其余的大臣都轻一色的骑马。
不过也有一些不同。
那就是这些文官骑的马,大多是官府的马匹,因为下层文官其
实很穷的,是买不骑马的,至于勋贵这边,俸禄高不说,还有赐田,甚至卫所屯田的一些灰色收入,总之,那一家都不穷。
怎么可能骑不上马?
这些大臣也带了随从,按照品级不同,带不同的人。至于四品以下,那就没有了,能让你过去就不错了,还想带随从,想得太多了。
王振带着太监,与礼部都察院人的人,来回巡视,看谁在这样的大场面上弄出什么来。
随着一声令下,皇宫的正门大开,无数嘈杂之声传了出来,即便朱祁镇骑在马上,也能听见外面说道:“来了来了。”
无数嘈杂之声,大人哭,小孩闹,各种声音猛地传了出来。
胡濙见状,不由皱眉,对身边一个人吩咐一声,立即有数名士卒冲了出去,随即传来大声呵斥之声,这才安静下来。
过了一会儿,才恢复到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胡濙心中腹诽道:“陛下,真不知道怎想的,非要让百姓旁观,哎------”胡濙本能感觉头大。
大明之前并非没有阅兵。
但是那更多是皇帝到军中,校阅三军,让三军挑出来人马,在皇帝面前演练操法。更多是内部检阅。
场地一般都在郊外,或者干脆就在营地之中。
百姓是决计不可能看见的。
朱祁镇下令允许百姓旁观,却不知道给胡濙带来多少麻烦。
其实这一件事情,胡濙这里还是麻烦,但是在张辅那边就不仅仅是麻烦了。想想就知道这有多少安全隐患。
这一次朱祁镇要校阅的人数,大概只有两万多人。
孟瑛虽然带了三万人回来,但是胡濙过去之后,立即将很多人给划下去了。身体上有残缺的,脸上有伤疤的。个头太矮的,长相不好的。
等等,全部被拉下来了。
如果不是皇帝指点一定是孟瑛所部,如果人数太少了,撑不起场面,否则孟瑛这三万人,能留下一万多人都不多了。
但是为了这两万人阅兵。
张辅几乎将京营全部动用了。城墙之上站满了京营士卒维持秩序,从皇宫正门到正阳门短短几步路,更是长枪如林,甲士林立,硬生生排出一道人墙,将左右百姓隔离开来了。
而道路两边的宅子,全部被征用了。为了防止有人潜伏在高处,以弓弩之类行刺。更是每一个楼顶都有几个士卒监视。
这就动用了好几个卫,至于正阳门外面,更是有好几个卫,维护场地,之前也说过,北京城南并非没有
人居住的。
只是没有围在城墙里面而已,而且说起来允许百姓围观,能让人看的地方,也只有正阳门对面了,城墙之上都是各级官员,乃至勋贵的地方。是朝廷分下来的在,寻常百姓根本不能上城墙。
于是乎北京城墙南边,早就有不知道多少百姓围在这里的,兴高采烈,比赶什么庙会都高兴。
毕竟庙会年年都有,但是这样的大礼。却不是每年都有的。
以朱祁镇为首,文武大臣跟在朱祁镇身后,出了皇宫,没有用多长时间,就到了正阳门。
毕竟正阳门距离皇宫距离并不远,甚至后队人马才刚刚出了皇宫。
朱祁镇登上了正阳门城楼。
正阳门城楼威武雄壮,却是刚刚修建出来的。
这也算是正阳门第一次启用。
正阳门突出于北京城墙之外,有一座瓮城。城楼非常高大,有四层箭楼,还有不少炮位,不过为了今日大多都撤开来。
在正阳门城楼正前,已经摆放好御座,黄盖伞遮挡住朱祁镇头顶,身后与两柄孔雀扇左右交叉。
似乎特地设计好的。
朱祁镇坐在御座之上,整个人高出了女墙不少,让下面大多数百姓都能看到,同样朱祁镇的视线极好,似乎隐隐能看见几十里外的卢沟河。
北京护城河外,有一道清楚的界限。却是京营的士卒,京营士卒好像一道堤坝将所有人流都隔开了。
在护城河到这一道人墙之间,已经连夜修建出一条道路,黄土垫地,清水洒街,这已经是这个时代大多数道路最好的状态。
再往南一点,却是密密麻麻看不清楚有多少人头,人挨人人挤人,只有在人群拥挤之中,冒出一些房子。
没错人群已经成为朱祁镇视线的底色,
城南大大小小一片一片的建筑,反而成为了点缀,被人群给冲开了。
说实话,朱祁镇在后世也不是没有见过人多的,但是能看见这么多人,还是很稀奇的,他心中估算,百万或许没有,但是几十万人,却是一定有的。
“陛下驾到。”几十个太监在甚至身后一字排开,扯着嗓门大喊。这些太监都是经过特殊训练的,声音又大又尖,让朱祁镇听得耳朵生疼。
但是不得不承认,在这个时候,他们还是很有用的,他们的声音压过了所有声音,一时间下面官兵将领在维持秩序了。
锣鼓号角一时间齐鸣,整个现场不知道布置了多少大鼓,一时间任何方位任何人都只能听见鼓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