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二天,罗马尼亚当地警方估摸狩猎队已经抵达了村庄,但并没有电话打回来报告情况,于是警方拨打狩猎队的卫星电话。
卫星电话没拨通,警方认为是狩猎队信号不好,毕竟就算是卫星电话,一旦地处山区,电话与卫星的连线被山体挡住,照样打不通电话。
后来市里发生了一起针对市议员女儿的绑架案,警方全被调集起来解决这件大事,就把狩猎队和村庄的事忘到了脑后,一连几天连电话都没再打过,毕竟被野兽袭击的村民哪有被绑架的市议员女儿重要?
等警方解决完绑架案,好几天过去了,狩猎队和村庄音讯全无,警方这才觉得不对劲。
正好路面已经差不多清理干净了,警方打算再去一趟村庄,就在他们出发前,一个蓬头垢面满身血污的男人冲进了警局。
正在列队准备出发的警员们吓了一跳,以为是嗑了药的流浪汉,正待将其赶走,却发现这个男人正是狩猎队里最年轻的一个狩猎专家,叫约翰啥的。
约翰倒地后就陷入了昏迷,警员们赶紧叫救护车,把他送到医院。
在医院检查后,约翰身体多处受了擦伤和刮伤,肋骨还有几处骨裂,但总体而言没有生命危险,他昏迷是因为精神和体力极度衰弱,像是一口气跑了很远的路。
原本打算出发去村庄的警员们兵分两路,几个人先行一步,另外的人留在医院等男人醒来。
等到第二天,男人终于清醒了,一醒来就惊恐地大叫,像是看到了什么极为可怕的事物。
他的精神受到严重冲击,无论问他什么,他只会蜷缩着身体,眼睛瞪得圆圆的,语无伦次地念叨着一个词——魔鬼。
昨天前往村庄的警员如泥牛入海,音讯全无,他们全都是荷枪实弹的,虽然这种小地方往往一年也没一次实战开枪的机会。
警方又派了几个人过去,特意叮嘱要按时联络,结果还是一去不复返。
这下子,警方终于觉得害怕了,正当他们一筹莫展之际,五位妙龄修女出现在警局门口。
修女们自称来自阿勒山隐修院,宣布此事已经由她们接手,喝令警方不得干涉。
小地方的警察哪见过这场面?说真的他们有些不服,一个个三四十岁的大老爷们,怎么能听几个小姑娘的命令?
就在他们出言不逊的瞬间,一道剑光冲天而起,警局大门的立柱轰然倒塌。
手持利剑的凯瑟琳简直像是死神,警员们吓得屁滚尿流,本能地想拔枪自卫,结果这时上级传来了命令,严格要求他们听从修女们的命令行事,不得有误。
在失业率居高不下的东欧,除非辞职不干了,否则警员们不敢违抗上级的命令,只得乖乖地忍气吞声,听从凯瑟琳的指示。
修女们似乎知道约翰的事,可能是医护人员闲言碎语走漏了风声,令“魔鬼”一词不胫而走,被修女们通过一些途径得知了。
凯瑟琳命令警员带着她们去医院探望约翰,他已经处于精神分裂的状态,说不出什么有用的信息,但凯瑟琳只用了几秒,就宣布这件事是恶魔所为,她和另外四位修女要去村庄驱魔。
有的警员偷偷向认识的上级打听了这些修女的来历,这才知道她们都是超凡者,而她们出身的阿勒山隐修院更是一个既神秘又强大的组织,几乎整个基督教世界发生的灾害事件都在她们的管辖范围之内。
据说,阿勒山是诺亚方舟在大洪水之后最后停靠的地方,令其在基督教世界有了独一无二的地位,是毫无疑问的圣地。
至于这些修女所在阿勒山隐修院是否是在地理位置上的阿勒山,这就没人知道了,因为阿勒山地形险峻,极难登顶,人们对山上的情况所知极为有限,据说考察队在阿勒山上发现了疑似诺亚方舟残骸的事物,但至今未得到证实。
五位修女以凯瑟琳为首,她命令警方准备一些食物和饮水,然后开车带她们前往村庄。
在村庄外围,她们下了车,让警车自行返回。
警员们不敢多说什么,但心里觉得这几个如花似玉的年轻姑娘可能要步狩猎队的后尘了。
修女们进入村庄,只看到空无一人的街道和乱蹿的野生动物。
大部分房子是空的,还有少量房子的地板和墙壁上存在大量干涸的血迹,以及人类的断肢。
修女里有擅长追踪的超凡者类型,循着蛛丝马迹找到村子的学校,在学校体育馆里发现一道暗门。
暗门是被从内部反锁的,修女们猜到幸存的村民应该都藏到了暗门后面,于是喊他们开门。
无论她们怎么喊怎么敲门,暗门始终关得紧紧的。
不过凯瑟琳隐约听到门后有轻微的动静,于是她挥剑插入暗门的门缝,斩断了里面的暗臼,然后手腕一拧,用剑强行撬开了暗门。
暗门开启的同时,砰砰几声枪响伴随着火光从暗门里响起。
除了枪声之外,还响起妇女的尖叫和孩子的哭声。
只听叮当叮当一连串的脆响,凯瑟琳不躲不闪,身形未动,用剑挡住了所有子弹,甚至还包括散弹。
暗门后面的村民看傻了。
剑光再闪,他们的猎枪和手枪全被劈成了两截。
这时,村民们终于看清楚了,站在门外的不是他们害怕的魔鬼,而是五位年轻貌美的修女,但这几个修女全都一身煞气,尤以凯瑟琳煞气最重。
“你们这些混蛋是怎么回事?连站在门外的是谁都不知道,就敢胡乱开枪?”凯瑟琳用剑指着他们破口大骂。
另外四名修女已经趁着这个机会冲进室内,瞬间就将任何持有武器的人缴械,不论是枪、刀、球棒或者餐刀。
这是一间半地下室,面积很大,但是非常老旧了,修女们甚至在墙上看到了镰刀斧头的标志以及一条斑驳的俄文标语——“社会主义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