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12月的粤省,依旧绿意葱葱。
是的,陈耕回国了,今天是公历1979年1月12日,农历1978年11月14日,就在10多天前,华夏和美国这两个国家刚刚宣布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看到特意来迎接自己的丁海军,陈耕客气的道:“老哥,不好意思啊,还让你专门跑一趟。”
“有什么不好说的,这本来这是组织交给我的任务,”丁海军摆摆手:“借着这个机会我还能和家里人多呆几天,说起来我该谢谢你才对……”
几句寒暄之后,老丁同志微微一侧,指着跟着他一起来的三男一女四位看上去就很精干的年轻同志说道:“老弟,给你介绍一下,这四位同志都是公安部的精锐战士,这位是张巧巧同志、这位是刘黄河同志、这位是谢春来同志、这位是吕向东同志,你在国内的这段时间的安全都由他们负责。”
陈耕点点头,虽然这几位同志都是穿的便装,但身上那种军警人员的气质瞒不了人,微笑着向这几位同志伸出手:“大家好,我是陈耕,不好意思,给大家添麻烦了。”
张巧巧、也是这四名公安部派来负责安全的干警中唯一的一名女同志,面带微笑、落落大方的和陈耕握了握手:“陈耕先生您太客气了,欢迎您回祖国,我谨代表我本人和全体公安干警对您表示热烈的欢迎。”
显然,为了执行这趟保护任务,张巧巧他们几人接受了严格的安保和礼仪方面的培训。
示意米伦把自己事先准备的小礼品、也就是真皮钱包拿几个过来,陈耕客气的道:“一点小心意,希望大家喜欢。”
看着一言不合就送礼的陈耕,张巧巧有点懵,她的其他三位同事也有点懵:我们之前的培训中,没说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啊?
如果是敌特分子,那没说的,这是在拉拢腐蚀我公安干警,但这位陈耕先生可不一样,在长达半个月的培训期里领导三令五申,要求自己四人必须以最饱满的热情、用欢迎最亲的亲人的态度来对待这位来自美国的爱国华人陈耕先生……那么问题来了,这位爱国华人陈耕先生给的见面礼,我们是收呢还是不收?按照规定似乎是不能收的,但陈耕先生的情况和一般意义上的外国人又不尽相同……
不过,这钱包真精致。
下意识的,四双眼睛全都落在了老丁同志身上。从首都出发之前,公安部的领导就指着丁海军告诉他们:“这位是外交部的丁海军同志,这趟的任务,你们要听丁海军同志的命令,有什么拿不定主意的,就请示丁海军同志。”
丁海军点头:“这是陈耕先生的一点心意,大家收下吧。”
“领导,这个……合适吗?”犹豫了一下,张巧巧还是问道。
“没关系,如果大家不放心,回头可以和组织报备一下,就说已经跟我请示过,你们是经过我同意才收下的,这也是咱们同胞的一点心意。”
有了丁海军的指示,那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何况这个钱包是真的精致,看着都讨人喜欢,张巧巧不再迟疑,大大方方的拿起最上面的那个钱包:“谢谢您陈耕先生,我没什么礼物好送给您,等上了火车我给您包顿饺子吧。”
上了火车给自己包顿饺子?!
陈耕忽然觉得有点不太妙。
……………………
事实证明确实不太妙,望着这个绝对不可能是软卧的车厢内装,陈耕哭笑不得的望着丁海军:“老哥,你这可真是……你别告诉我这就是软卧?”
之前在美国的时候,陈耕已经婉拒了给自己加挂一节专运车厢的建议,说如果可以的话坐软卧就很好,如果没有软卧,硬卧也可以,当时丁海军答应的挺痛快,表示绝对没问题,可现在,看着眼前的车厢,陈耕只有一个感觉:坑啊!
眼前的这个车厢,从外面看就是个普通的绿皮车厢,要说和硬座车厢有什么区别,区别就是每一扇窗户都有从里面拉上的窗帘,但上了车之后才知道不一样,这哪是什么软卧车厢,这根本就是一节专列车厢。
陈耕不知道真正的专列车厢是什么样的,他也没机会亲自上去看过,但软卧和硬卧还是做过的,硬卧车厢里每个包厢是6张床铺,软卧车厢里的每个包厢是4张床铺,不软是软卧还是硬卧,床的宽度也就六七十公分。
但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情况?
进了车厢,首先进入的就是一个全封闭的包厢,这个包厢里面没有上下床,左侧摆放着一张目测应该有一米宽、上面铺着洁白的床单、保证能让人睡的舒舒服服的床,在床头靠着窗户的位置摆放着一张明黄色的实木书桌,书桌上面还放着一盏绿色灯罩的台灯。
如果将书桌前面的椅子转过来,正好与这个类似客厅的地方摆放着的另外两张套着座椅套和座椅垫的椅子形成一个小型的私密会议室。但也就这样了,做个类比的话,整个包厢的面积也就相当于一个有4张卧铺的包厢那么大。
陈耕心里有点疑惑:哥们虽然没见过、没接触过专列和专运车厢,但也在太祖纪念堂的照片墙上见过太祖在专列里面办公的照片,管中窥豹,这个专运包厢和照片上的太祖的专列的差距也太大了吧?
“老弟,这是首长的指示,说既然您想要好好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就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你提供最好的条件,”丁海军笑嘻嘻的道:“你说,我有什么办法?另外你也别想太多,这个车厢也不是白给你用的,你要付车费,一天300美元。”
一天300美元?!
完全不知道这档子事的张巧巧等人,眼睛一下子瞪的老大。
现在RMB对美元的兑换比例是1:1.78吧?也就是陈耕先生用这个车厢,每天需要534块钱,自己一个月的工资是21块钱,等于陈耕先生这一天的花销差不多相当于自己两年半的全部收入?!
虽然她很不想这么说,但是……这真的就是抢钱啊!
陈耕倒不觉得一天300美元有什么不妥,笑着道:“300美元一天就能享受这种待遇?我怎么觉得我赚大发了呢?成,既然这节车厢是我租的,那我四处转转看看没问题吧?”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国内这么诚心的安排了这么一节专列车厢,陈耕也就不客气了:话说哥们还是第一次享受这种待遇呢——以后还有没有坐这种专列车厢的机会还不好说。
老丁同志笑着点头:“当然没问题。”
……………………
相信很多人对专列这种神奇而且神秘的存在都非常感兴趣,专列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里面的布局怎么样?在这个专列上有没有发生过一些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陈耕也不例外,从来没有资格近距离接触过包括加挂车厢在内的专列的他,对专列以及专列车厢十分好奇,但眼前的这节车厢却有些颠覆陈耕对专列的认知,首先一个,车厢里并没有什么豪华的内装,至于奢华自然就无从谈起,事实上除了陈耕的这件配置齐全的包厢之外,所有的一切都很简朴,除了陈耕的那个专供领导使用的大包厢之外,中间是7组最多允许42人同时休息的硬卧。
此时整个车厢已经走过了差不多四分之三,再往前,就是一个兼具餐厅和会议室功能的软座区,在软座区一侧,有一个占地面积大约有四五个平方的小厨房——难怪张巧巧说要给自己包饺子呢,既然有厨房,那倒是真的能包饺子。
“是不是觉得挺意外?”
“是挺意外的,”陈耕点头道:“感觉这车不太像是专列啊。”
“确实不是专列。”
“嗯?”
“这是铁道建设部门用在重大工程施工时候的现场指挥车厢,用一节硬卧车厢改的,”丁海军终于揭开了谜底:“你用的那一间是现场总指挥的休息室兼办公室,剩下的这些卧铺都是给大家休息用的……实际上主要是给生病的同志以及确实需要好好休息的同志使用,至于这个餐厅,除了吃饭之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开会。”
陈耕恍然大悟。
我说怎么越看就越觉得这个专列不像专列,敢情是一节铁路施工的现场指挥车,这个就说得通了,六七十年代的铁路施工可没有三四十年后的中铁各局那么舒服,可以在工地搭建板房,板房内还安装看空调,现在的铁道施工部门在野外作业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别说板房了,很多时候连帐篷都未必能住的上,和帐篷一比,这个简陋的现场指挥车瞬间就成了五星级酒店。
“这也太隆重了。”陈耕苦笑着道。
隆重反过来理解,就是“这个人情欠大了”,人家连铁道施工的现场指挥车都借给你用了,你难道还能不表示表示?不客气的说,陈耕的这趟华夏之行,想不留下点项目来,他自己都不好意思。
“这有什么,反正来回就是大半个月的事,用完就还给他们了,又不是不还,”丁海军摆摆手:“哦,对了,陈红军同志和袁佳同志过几天也会赶去首都,到时候你就能和他们见面了。”
终于可以和老爹老娘见面了吗……
————————————
PS:兄弟们对不住,紧赶慢赶的还是晚了,实在是不好意思。
()